新闻中心
新闻检索 NEWS RETRIEVAL
权威声音!走进中国碳市场大会三场分论坛 分论坛一:碳市场即将扩围 水泥、电解铝、钢铁优先级靠前   “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7月21日,在2024年中国碳市场大会分论坛一上,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严刚表示,从行业成熟度上分析,水泥、电解铝和钢铁行业均达到5颗星,被纳入全国碳市场的优先级靠前。 “欧盟碳市场在第一阶段纳入电力、钢铁、水泥、炼油等重点工业行业,后续逐步增加化工、冶炼、航空等,而我国碳市场目前仅纳入电力行业。”严刚说,我国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发电、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纸、航空等八大重点行业,占国内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75%左右,“通过扩围,可以丰富交易主体、品种和方式,提升市场活力,落实更多企业减排责任,提升企业碳资产管理水平”。 生态环境部有关部门综合考量减排紧迫性、减污降碳协同程度、行业接受程度、数据质量和国际社会关注度等因素,研判各行业纳入优先序,结果为:水泥、电解铝、钢铁等3个行业均获得5颗星,民航4颗星,化工3颗星,石化和造纸都是2颗星。 挪威大使馆气候与环境参赞爱琳证实,该国相关部门正在参与支持和起草中国碳市场钢铁、化工、石化和电解铝行业配额分配指南,并协助制订水泥和电解铝行业报告指南。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科技发展部处长刘淑娟表示,水泥行业很有必要争取纳入全国碳市场,以利用市场机制,推动行业控排减排,“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效益,企业就有积极性,通过多种路径进行技改,研发减碳技术。” 此次分论坛的主题是加快发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扎实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与会专家还就加强碳市场数据质量管理等话题展开了研讨。 分论坛二:用好碳定价机制之“锚” 坐稳气候投融资之“船”   目前全世界有36个碳市场正在运行,全球近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碳市场的地区。7月21日下午,主题为“完善碳定价机制、促进气候投融资工具创新”的2024年中国碳市场大会分论坛二正在进行,国际碳行动伙伴组织秘书长斯特凡诺·德克拉拉向大家展现了当今世界碳市场是多庞大,新兴经济体推动碳市场有多积极。 碳市场是我国碳定价机制的主要形式,在促进企业减排温室气体,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同时,也为气候投融资等活动锚定了基准价格。气候投融资是指为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低碳发展目标,引导和促进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投资和融资活动,是推动形成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强大助力。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田春秀表示,据测算,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我国需投资约130万亿元,引入投资机构调动社会资本,有利于我国形成科学合理的碳价水平,更好地应对国际贸易碳壁垒。引入投资机构,可分三步走,第一阶段核准一批投资机构参与全国碳市场做市业务,为市场注入一定流动性。第二阶段逐步建立有偿分配、配额结转等制度,逐步完善风险防控措施。第三阶段随着全国碳市场制度基本成熟和完善,允许更多金融机构、投资公司、碳资产管理公司等参与。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总经济师张昕表示,我国碳市场的碳定价作用日益凸显,形成具有合理激励约束作用的碳价,才能提升优化配置碳排放空间资源的能力,推动建成更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为将资金、技术、创新能力汇聚到绿色低碳发展领域提供有效有力的指引,推进气候投融资发展。 分论坛三:建设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提升碳信用质量至关重要 7月21日,中国碳市场大会分论坛上,嘉宾们围绕“建设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主题,就我国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建设,纷纷建言献策。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又称为自愿碳减排市场,它与强制性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不同,突出自愿原则。企业或机构把自己通过减排项目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拿到市场上去交易。今年1月全国温室气体自愿碳减排市场正式启动,参与自愿碳减排的减排量只需登记备案就能交易。 “因为方法学标准不统一、自愿减排项目的数据质量和完整性等原因,造成部分自愿减排量的真实性受到质疑。”在国家气候战略中心首席科学家徐华清看来,我国的自愿碳减排市场建设存在诸多挑战。 “与国际接轨、提供高质量碳汇产品供给、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等。”嘉宾们认为,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应该是国际化的市场,需要中国加强与国际市场对接。佩德罗·巴拉塔是自愿碳市场诚信委员会专家组联合主席、美国环保协会碳市场和私营部门脱碳助理副总裁。他表示,碳市场和碳交易体系与整个信用体系有关,提升碳信用质量至关重要。 北京绿色交易所董事长王乃祥表示,要想推动中国自愿碳减排市场的发展,必须有庞大的登记开户主体。目前,企业已制定一个发展“参与人”的计划,让更多的主体参与其中。 中国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成和祥期望,要加强国内相关标准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审定核查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碳市场交易质量。”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消费品处三级调研员杨书伟表示,需夯实现有法律基础,加快修订相关条例和法规,对审定核查机构和人员进行监管。同时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监督管理、联合执法等,确保审定核查合规性和高质量。 来源:湖北日报 2024-07-24 详情
全国碳市场启动三周年 湖北成果将汇聚全球“碳”照灯 2024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满三周年。截至7月15日,全国碳市场碳配额累计成交量达4.65亿吨,累计成交额近270亿元。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企业通过减排获得富余碳配额价格,以实现经济激励,对促进绿色转型发挥关键作用。目前,全国碳市场共纳入2257家发电行业重点主体。 运行三年来,节能技术充分应用于电力行业,交易活跃度又进一步推涨“碳价”,碳市场与参与主体“相互成就”。数据显示,全国电力行业总体减排成本降低约350亿元,二氧化碳每吨收盘价由运行初期的40多元上升到现在的90元左右,接下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覆盖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 由湖北牵头建立的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以下简称“中碳登”)承担了全国碳排放权的确权登记、交易结算、分配履约等业务,为全国碳市场安全平稳运行提供了坚实支撑。在两个履约周期中,中碳登协助高效、准确完成全国31个地区2500余家企业190亿吨碳配额的分配工作,登记碳资产规模超1.5万亿元。 今年是湖北区域试点碳市场开市十周年。作为我国中部地区唯一的碳交易试点省份,十年来,湖北的表现同样出色——累计成交量占全国区域碳市场总量四成以上,累计成交规模稳居全国试点地区首位,为湖北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年均6%的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在交易制定、系统建设、配额分配、市场服务等方面,湖北碳交中心为全国碳市场建设运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从区域“碳交所”到全国“中碳登”,湖北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持续“碳”索,绿色成为湖北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据悉,7月20日,湖北碳市场开市十周年(2014—2024)主题展览将在武汉举行,全面总结十年来湖北碳市场的发展经验,表彰为湖北碳市场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单位和合作机构,展示湖北碳市场建设成果。 7月21日至23日,“中国碳市场大会2024·武汉”及第八届气候行动部长级会议(MoCA)也将在湖北召开。届时,中国生态环境部将发布权威政策与最新报告,相关国家碳市场主管机构、国际相关组织代表,国内外碳市场领域著名专家学者等将围绕碳排放核算、报告和核查制度体系以及碳定价机制、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等方面的最新成果进行交流探讨,来自全球的“碳”照灯将汇聚湖北。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2024-07-23 详情
南南合作国家在汉 “取经”中国减碳方案       7月21日上午9时,2024年中国碳市场大会在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柬埔寨水利气象部洞里萨湖管理局矿业办公室主任许永松心情激动。 全球气候变暖造成海平面上升,柬埔寨部分海岛面临被淹没的威胁,他此行有个重要任务——为柬埔寨带回中国碳市场建设方案,找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有效路径。 气候变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2016年,《巴黎协定》生效,约定全球共同努力将气温升高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2020年,中国向世界郑重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7月16日,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简称“中国碳市场”)开市。 上午10时,许永松的翻译耳机中传来声音:“中国碳市场纳入发电企业2257家,是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碳配额累计成交量达4.65亿吨,成交额约270亿元。” 许永松挥笔速记,生怕错过一个数据。此行,他作为中国碳市场建设进展与全球碳市场合作研讨班学员,和27位南南合作国家学员一同在武汉培训,学习中国碳市场的政策、行动和成效。 在他看来,中国碳市场对促进减排的成效十分明显:“2021年至2023年,中国能耗强度累计降低7.3%,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9亿吨。” 官方测算显示,这相当于抵消了中国一年的汽车碳排放量。“这么大的降碳成效,中国是如何做到的?”许永松的问题,距离会场30公里外的文俊朋给出了答案。 上午11时,文俊朋打开中国碳市场信息网,开始浏览碳价。文俊朋是火力发电企业——华能武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环保专责人员,是首批参与中国碳市场交易的操盘手。 将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商品的碳交易,是全球公认能有效推动企业减排的市场化手段——减排企业出售多余的二氧化碳配额,超标排放的企业则需购买碳配额。 中国碳市场开市3年来,国家发放的碳配额逐年收紧,碳价也涨了快1倍。“碳市场的运行让企业排碳有成本、降碳有收益,我们必须主动减排,否则买碳的成本将更高。”文俊朋介绍,公司累计投入30亿元,通过节能减排改造,每年可节约8.5万吨标煤,减排的二氧化碳相当于1200棵树一年的吸收量。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尼日利亚原材料研究与发展委员会高级科学官员萨米拉·阿卜杜勒卡迪尔说,“我们想知道如何才能和中国一样,不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工业化老路?”21日下午3时许,在南南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研讨会上,她找到了答案。国网湖北电科院院长梅欣介绍,中国清洁能源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能源结构转变,中国风电、光伏产品走出国门,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获得清洁可靠、用得起的能源。 “中国是世界上最努力的节能减排实干家。”萨米拉·阿卜杜勒卡迪尔说,几乎每个尼日利亚的城市都用上了来自中国的光伏板,中国的清洁能源产品为尼日利亚减排带来了希望,也助力全球加速迈向更清洁的世界。 下午5时,位于武汉沙湖之滨的中碳登大厦里,中碳登信息技术部部长熊鹏飞收到了巡检日报:中碳登设在北京、武汉两地的三个数据中心软硬件运行稳定,数据传输畅通。 中碳登承担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清结算功能,3年来保障了全球最大碳市场零差错运转。很快,监测汽车“碳足迹”的中汽碳(北京)数字技术中心有限公司将落户中碳登大厦。大厦里,一条碳金融创新、碳科技转化的产业链日益壮大,奔向未来的绿色动能越来越足。 中国碳市场扩容在即,钢铁、水泥等行业也将被纳入,更多的二氧化碳将被减排。“期待中国的减碳方案,为更多南南合作国家点亮绿色低碳发展的梦想。”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环境法委员会委员秦天宝说。 来源:湖北日报 2024-07-23 详情
区域交易量居全国首位 湖北碳市场十年绘就低碳蓝图 湖北利川齐岳山,一阵风吹过,风机叶片迎风转动;湖北黄冈大别山电厂,机组每一次运行,监测数据实时上传“碳计算器”;湖北武汉,单车骑行1公里,市民账户获得40克碳减排量……在湖北,从山间到城市,从生产到生活,绿色浪潮涌动。 推进“双碳”目标,既是我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用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的经济增长,以全国第22位的能耗强度支撑了第7位的经济总量。”这是湖北交出的绿色答卷。   2011年10月29日,湖北被确定为全国七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之一,2014年4月2日,湖北区域试点碳市场正式开市,从交易规模、引进社会资金量、企业参与度等指标来看均为全国领先,争取到全国碳市场注册登记系统(简称“中碳登”)落户湖北,目前已支撑全国碳市场安全稳定运行满三周年。 从“碳交所”到“中碳登”,开市十年来,湖北扎实推进碳交易试点、全国碳市场建设和碳产业、碳金融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积极努力。   7月20日下午,由湖北宏泰集团主办,中碳登、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承办的“从‘碳交所’到‘中碳登’ 湖北碳市场开市10周年主题展览”上,一份份历史资料、一系列研究著作集中展现了湖北碳市场从无到有、从区域走向全国的跨越式发展,系统回顾了湖北在碳交易机制、碳金融创新、碳资产管理、碳普惠体系、碳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 目前,湖北碳市场已纳入16个工业行业的343家重点排放企业,配额总量达到1.8亿吨,为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累计成交量占全国区域碳市场总量四成以上,成交规模稳居全国试点地区首位,为“碳市场大脑”积累了详实数据。 中国能建葛洲坝水泥公司是首批纳入湖北碳市场交易的控排企业。十年间,企业通过运用减排节能技术和温室气体排放管理体系,单位熟料产品碳排放强度降低了10.14%,扭转了过去每年花费几百万元购买碳配额的局面,现在企业能够出售富余碳配额获得低碳收益。 企业绿色转身,需要投入大量成本进行节能改造,十年间,湖北碳市场积极开展碳金融创新,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湖北区域碳市场现有各类市场主体超2万家,其中券商投资机构就有967家,共同开发出碳排放权质押贷款、碳配额回购交易、绿色评价挂钩贷款等多种产品,丰富市场主体绿色金融“工具包”。 主题活动当天,目标总规模100亿元的湖北绿色低碳发展母基金设立,这也是湖北绿色低碳领域规模最大的母基金,将主要投向湖北生态环保、新能源等低碳新兴产业,引导各方资本和产业资源落地湖北,推动湖北绿色产业发展。 碳普惠作为我国多层次碳市场体系的重要补充,对于推动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碳普惠制度和标准体系上,全国首家专业运营碳普惠的国有企业——武汉碳普惠管理有限公司探索建立了“湖北模式”。   活动当天,由中碳登、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武汉碳普惠公司联合发起的碳普惠城市合作联盟正式成立,七城32家低碳场景企业、碳普惠实践者、低碳激励提供方将共同构建更加完善的碳普惠生态圈,为各地借助碳普惠激励机制引导公众参与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更加精准有力支持。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2024-07-22 详情
今天,这场国家级大会在湖北举办! 荆楚大地,绿意涌动 7月21日 “中国碳市场大会2024·武汉”举办   大会以“深化碳市场交流合作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主题 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上海市人民政府 和生态环境部共同举办   在这里,我们清晰地看到 中国碳市场开市三年以来取得的积极成效 看到湖北与各方的美好期待—— 加强交流研讨、增进社会共识 进一步打造应对 气候变化国际交流合作的“新名片”   为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 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集思广益 为推动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聚力添智 这一重磅大会为何由湖北和上海共同举办 这场全球最大碳市场“旋风” 缘何风起湖北和上海 10年探索 全国碳市场建设凸显“湖北力量”   1997年 为了应对气候变暖 《京都议定书》以联合承诺的形式 首次提出碳交易概念 从此,二氧化碳有了“身价” 碳排放权成为一种商品   2011年起 我国正式启动了碳市场建设工作 并率先在北京、上海、湖北等 七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   作为中部地区唯一的试点 湖北试点碳市场历时十年探索 建立了成熟的市场体系   累计交易量和成交总额均保持全国前列 得益于湖北区域碳市场的试点经验 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 (简称“中碳登”)   这一重要国家级平台落户湖北武汉 中碳登负责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的注册、登记、结算 交易机构则设立在上海 作为全国碳市场的两大支柱体系 湖北和上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23年11月8日 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湖北省人民政府 与生态环境部联合举办的 首届中国碳市场大会在上海召开 今年的中国碳市场大会 就由湖北来“坐庄”了 大咖云集 “碳”索应对气候变化新路径 此次大会嘉宾云集 来自生态环境部的领导 美国、英国、挪威等相关国家碳市场主管机构 国际相关组织的代表 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国际国内著名专家学者、 知名企业、行业协会、 金融机构和支撑机构等约400人参会 大会包括 1个主论坛活动、3个分论坛活动、1个南南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研讨会 三个分论坛活动分别为—— 加快发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扎实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完善碳定价机制,促进气候投融资工具创新 建设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 南南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研讨会—— 将围绕“加强南南合作,推动一带一路绿色低碳发展”主题 开展绿色低碳发展合作交流研讨 以“碳”为媒,向世界展示绿色生态湖北   此次大会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大会产生的碳排放 已通过国电投集团荆门绿动能源有限公司、 湖北华电江陵发电有限公司 捐赠的碳配额抵消实现碳中和 “碳资产大脑” 平稳运行 护航全球最大碳市场 2021年7月16日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 上线即成为 全球登记配额现货量规模最大的市场   作为全国碳交易与碳资源配置“底层数据库” 中碳登统筹管理全国2257家重点排放单位 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 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的40%以上 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市场   截至2024年7月15日 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 累计成交量超过4.6亿吨 累计成交金额近270亿元 业务规模居全球首位 经过两个履约周期后 整个电力行业的减碳成本降低了350亿元 2023年电力碳排放强度 相比2018年下降8.78% 接下来 全国碳市场将加快升级扩容 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重点行业 将被逐步纳入 加快建设“三个中心” 湖北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热土 作为全国独具“碳要素”特色的 省级金融控股企业 湖北宏泰集团承担着 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中碳登) 湖北区域碳市场(湖北碳交中心)建设任务 承载着省委、省政府赋予的 建设全球碳交易注册登记中心、 全国碳市场中心、全国碳金融中心 “三个中心”责任使命 湖北宏泰集团还组建湖北中碳资管、 武汉碳普惠、中碳教育、中碳数科等 一批涉碳机构 发起设立百亿规模绿色低碳发展母基金 源源不断“浇灌”绿色低碳产业   行走荆楚大地 一个更具活力的低碳产业集群 正在形成   在中碳登大厦 57家涉碳机构和企业纷至沓来 初步形成 “一栋楼就是产业链,上下楼就是上下游” 的双碳产业生态圈 00余家涉碳机构、企业落户武昌区 双碳产业聚集效应逐步显现   华中科技大学全球气候治理研究中心、 武汉大学气候变化与能源经济研究中心、 中碳登研究院等一批“碳智库”先后成立   在节能、循环利用等双碳领域 湖北开展国家和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 20余项、研制地方标准68项     逐“绿”向“新” 勾勒美丽湖北新画卷     全国首个省级电碳联动市场 全国首个绿色金融地方标准  全国首张“三户合一”低碳绿卡 全省首个“零碳”村 全省首座超高层“碳中和”写字楼 …… 以“双碳”为契机 湖北经济“含绿量”“含新量”不断提升 实施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等 10大绿色转型工程 打造城市矿产等 10条循环经济产业链   2023年 77家绿色工厂入选国家级绿色制造名单 数量位居中部第一、全国第四 绿电装机占比达到65% 以全国第22位的能耗强度 支撑了第7位的经济总量 来源:湖北日报 2024-07-22 详情
湖北碳市场累计交易98亿元 如何加快中国碳市场平台和国际碳市场之间的连接和合作?7月5日,“两湖对话”碳市场和碳金融国际合作对话会上达成一系列的基本共识。 “碳市场建设也是全球气候治理重要的政策工具,全球的碳市场体系的稳健发展离不开中国碳市场。”中碳登党委副书记朱国辉介绍,全国碳市场的交易日趋活跃,碳价稳中有升,第二个履约周期较第一个履约周期成交量上涨19%,成交额上涨89%,参与交易企业数量也增加了50%,而碳配额价格也由启动时的48元每吨达到90元左右,价格上涨87%。 作为全国碳市场核心基础平台和重要数据库,中碳登承担全国碳市场注册登记清算职能,为各级生态部门提供了碳分配履约和综合管理服务,为碳市场主体提供账户开立、资产管理等市场化服务,目前两个履约周期分配配额超190亿吨,系统零风险稳定运行了714个工作日。朱国辉指出,全国碳市场的发展,增强了企业“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低碳发展意识。通过两个履约周期,整个电力行业减碳成本降低了350亿美元。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何昌福介绍,湖北是目前整个碳市场覆盖工业门类最齐全、累计交易规模最大、交易制度最完善、交易机制最活跃、减排成效最明显的碳市场。目前交易品种主要是碳配额,纳入343家企业,二氧化碳排放2.6万亿吨,券商合格投资机构967家,超过2万名合格个人投资者参与市场,配额相对比较稳定,累计交易量目前达到4.04亿吨,总交易额98亿元,占全国四成以上,居全国首位。 “强制碳市场类似于约束机制,而自愿碳市场更多是激励机制。碳交易市场作为一种人为产生的制度设计,充分彰显了两种制度,激励和约束并存体系。”北京绿色交易所副董事长、北京绿色金融协会秘书长梅德文介绍,未来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后,中国的碳价可能在长期的未来会跟国际的碳价有趋同的趋势。碳市场具有国际化、市场化、类金融化特点,碳交易对中国的经济转型、能源转型、金融转型乃至于社会转型,从长期来看,不能低估它的影响力。 做好绿色金融转型,金融机构分别做了哪些尝试?民生银行武汉分行行长王恭敬分享时谈到,碳市场交易需要金融参与进来,提供更好的产品和融资等服务。“我们积极参与全国及湖北碳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迭代碳市场交易结算产品,以先进成熟可靠的产品架构设计,满足碳市场结算快速发展需求,现在服务了2000多家碳市场会员企业。” 民生银行武汉分行持续加强对清洁能源等项目投放,为碳减排项目提供高效长期资金支持,助力能源供给侧清洁化、需求侧电力化。数据显示,该行累计向湖北地区投放贷款37亿元,汇集82个项目,带动79万吨二氧化碳减排。目前,民生银行武汉分行已建立2家零碳支行。 来源:楚天都市报 2024-07-19 详情
累计交易额突破98亿元!湖北碳市场持续释放减排新动能 “湖北用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的经济增长,以全国第22位的能耗强度支撑了第7位的经济总量。”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在近日国新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碳市场是促进能耗、碳排放量“双控”重要的政策工具之一。湖北省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省份,利用好碳市场机制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意义重大。自2014年湖北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上线交易以来,湖北省碳市场成交量、成交额长期保持全国首位。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21日,湖北省碳市场累计成交量为4.03亿吨、成交额达98.06亿元,分别占各地方碳市场成交总量和成交总额的42.9%、41.7%。 高标准建成全国碳市场“底层数据库” 注册登记系统记录碳排放配额的持有、变更、清缴、注销等信息,并提供结算服务,是判断碳排放配额归属的最终依据。注册登记系统与交易系统互联互通,共同构成全国碳市场业务支撑系统。 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启动上线交易,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以下简称中碳登),承担着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建设和运维任务。看得见的红绿交错市场交易K线图、看不见的碳交易数据飞速运转…… 作为全国碳市场的“碳资产大脑”,自组建以来,中碳登高速运转,有力支撑全国碳市场这个全球最大的碳市场。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24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4.61亿吨,累计成交额266.27亿元。中碳登管理全国2533家企业,是全国碳市场的“底层数据库”。 湖北碳市场覆盖逐步扩容 自2011年11月启动碳交易试点建设以来,湖北在碳市场制度设计、平台建设、产品创新、市场监管、服务创新等方面不断开展探索与实践,不断培育扩大市场主体。根据《湖北省2022年度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方案》,湖北碳市场共纳入热力生产和供应、钢铁、石化、化工等16个工业行业,企业纳入门槛从初期的6万吨标煤逐步降低到1万吨,覆盖企业数量从首年138家扩大到最多373家。全国碳市场启动后,湖北省内发电企业进入全国碳市场。湖北碳市场现有各类市场主体达到2万余个。 湖北在碳市场建设和碳产业发展上具有先发优势。以中碳登大厦为中心,200余家涉碳服务企业、机构汇聚,双碳产业聚集效应逐步显现。 碳金融创新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步伐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是深入推进“五个以”的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探索的重点任务之一。 湖北省在全国率先打通“电—碳—金融”三市场协同试点,初步形成碳交易机制、碳资产管理、碳评级、碳信用等碳金融全产业链。今年5月31日,全国首创的电—碳—金融三市场协同交易在武汉启动。现场,长飞、超颖电子等4家用电企业与交通银行、招商银行2家金融机构达成合作意向,4家用电企业将获得7250万元的低息绿色贷款,用于购买1.54亿千瓦时绿电,这些绿电预计可在碳市场抵扣最多11万吨碳配额。绿电消费与碳资产双挂钩的绿色金融信贷模式,激励企业绿色消费的同时有效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支持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培育新动能。 今年以来,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中心通过下调碳回购服务费的方式,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促进控排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截至目前,湖北碳市场已完成碳回购业务11笔,合计为企业融得资金超2亿元。 来源:中国环境APP 2024-07-19 详情
探路碳普惠:一场基于全民数字低碳的武汉实验 当婚礼都千篇一律落入俗套之时,新人可以在“武碳江湖”申请举办一场“碳中和婚礼”。不收份子钱,只收亲友们的低碳减排量;婚礼现场取消能耗较大的LED屏,使用可回收的绢花和糖盒,一些无法被抵消的排放,则在碳排放权市场上购买配额,用于抵消,实现碳中和,在领取了结婚证的同时,还收获一份碳中和证书。 碳中和离普通人有多远?对武汉市民李玉(化名)来说,只有1根手指的距离。 每次去便利店自备购物袋,减少5克碳排放;坐一次公交车,再减少150克碳排放;回收1千克垃圾,又能为地球减碳1500克……动动手指,进入微信或支付宝“武碳江湖”小程序,这些减排数据立马就汇总到她的个人碳账户中。   别小看账户里的数字。它们不仅能用于兑换一票难求的武汉马拉松参赛名额,给办碳中和婚礼的新人凑“份子”,甚至还能进入湖北碳市场进行交易,被企业购买用于碳抵消,从而最终转化成真金白银。 “特别有成就感,”李玉自豪地划动屏幕,展示自己的低碳资产和荣誉勋章。 通过丰富的低碳场景,以及碳中和婚礼、碳中和马拉松等新潮有趣的活动,自2023年6月5日上线以来,一年内,“武碳江湖”已吸引了20983名像李玉这样的市民参与,累计减碳34吨——相当于1858 棵树一年吸收的二氧化碳。 这是武汉正在推行的一场大型“实验”的缩影。 作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区域之一,武汉在推动传统大型能耗企业强制减排之外,尝试激活广大普通公众与中小企业蕴藏的减排潜能——依托腾讯数字碳中和可信计算平台碳BASE提供的技术和能力,搭建城市碳普惠综合体系平台,以数字化的方式,吸引更多市民更轻松地践行低碳的生活方式,让中小企业更高效地测碳降碳,让政府部门更科学地宏观控碳。 这场实验的最终目标,是全民参与,像“武碳江湖”这个名字所寓意的那样,将大江大湖的武汉,打造成一个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的地方。 1 让碳“显形” 如今,让碳行业老兵刘树备感欣慰的是,谈合作再也不会被当成“诈骗”。 在出任“武碳江湖”运营方武汉碳普惠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之前,早在2016年武汉刚启动探索碳普惠时,刘树就曾跟与公众衣食住行领域的碳排放紧密相关的单位谈过合作,“市民只要坐公交、坐地铁,就给他们发减排量,鼓励他们更多选择公共交通,绿色出行,养成习惯。” 可却被对方当成诈骗,“他们一听‘积分’,就很警惕。”对方顾虑重重。一方面,用积分激励减排的模式,彼时全国都没有先例,对方听不懂。更重要的是,碳排放和减排量看不见摸不着,跟空气一样,怎么能凭空换积分? 而这正是碳领域的一大痛点。 “要谈碳中和,首先就要对碳排放进行真实且科学的监测、计量、计算,”腾讯碳中和实验室主任舒展强调,如果不能把碳的监测、碳的管理、碳的数据变化直观地呈现出来,科学地计算,确保其不可篡改,那可信的碳市场和碳中和就无从谈起。 一些大型企业的常规做法是请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公司一对一地协助盘查内部的碳数据。但碳的计算复杂,且不论存在数据造假的可能,光人工手动填报数十种表格,也只能搜集到某个时刻的静态数据,还很容易出错。这样历时数月、花费不菲的碳盘查,往往将普通公众和中小企业拦在门外。 有没有更好的方式? 立足痛点,在走访生态环境相关部委、国内外企业、高校、碳市场参与机构之后,腾讯碳中和实验室团队根据碳计算共性化的核心需求,搭建起碳BASE这一平台,希望能以数字化的方式,提供对碳的科学计算,让碳“显形”:物联网和大数据采集储存实时的碳排放动态数据,区块链的技术保证数据不被篡改真实可信,AI和云计算则大大提高计算效率,还能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碳排放的变化。 作为全国碳市场注册、登记、结算到配额发放的枢纽,汇聚了海量碳数据的武汉对数字化渴求强烈。而践行科技向善的腾讯,也希望通过碳BASE为行业发展提供更多助力。 二者一拍即合。 基于腾讯的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基础技术,碳BASE提供了经过科学论证和政府认可的“碳因子库”、“方法学库”以及“碳知识库”,让碳计算有据可依。例如,在武汉坐一次地铁,或者骑1公里的共享单车到底减了多少碳?碳BASE可以依据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公布的方法学和腾讯的区块链技术,第一时间计算出用户在每个场景下的减排量,并做到实时登记,让坐了一次地铁的用户立即得到170g减排量,骑了1公里共享单车的用户获得40g的减排量,即时反馈,即时激励。 在此基础上,碳BASE平台又设计出多种应用层,实现组件化、模块化、SaaS化,实现对不同碳减排场景的管理、用户碳账户的管理以及不同行业碳核查的管理。 政府和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通过平台提供的交互页面,像搭建积木一样,选择平台上不同的模块与功能,拼搭出个性化的产品。 “武碳江湖”便是这一“拼搭”的产物,它侧重于展现个人低碳减排的不同场景,汇总减排的相关数据。而企业则可以利用碳BASE的企业在线碳核算功能,对自身的碳排放情况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和内部盘查。武汉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对个人、企业的碳数据进行分析,不断优化碳排放治理的公共决策。 碳BASE产品负责人张静表示,希望通过这一数字化工具,让企业的碳盘查和机构的核查变得简单高效。 成效是明显的。2023年4月《武汉市碳普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发布,“六五”环境日,面向个人的“武碳江湖”小程序就正式上线,前后用时不到两个月。“如果没有腾讯底层产品强大的支撑,时间肯定不够。”武汉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2 可持续的碳闭环 在刘树看来,算清了碳减排量,仅仅是这场“实验”的第一步。如何有效地激励公众和中小企业持续参与,让低碳成为一种常态化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才是难点。 目前北京、成都、深圳等城市都先后推出碳普惠的小程序,将减排量换作积分,并予以精神或物质的奖励——让参与者体会到减排的价值。但这一模式存在隐患:激励大多由政府财政资金买单,一旦补贴结束,减碳实践还能持续吗? 其实,在“武碳江湖”之前,武汉也做过不少碳普惠的项目——碳宝包、2019年军运会和2020年冬奥会。但这些最终都成了“阶段性产品”,一旦赛事或活动结束,财政资金撤出,产品下架,各种低碳行为也随着偃旗息鼓。 “我们希望能探索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武汉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3年4月,《武汉市碳普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出台,提出创建个人碳账户,探索与其他碳普惠平台互联互通的激励机制,实现规则共建、项目互认、信息共享。同时,武汉市碳普惠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并被寄予厚望——以公司的形式长期持续地运营碳普惠平台,用社会化的方式推进各方合作,将激励机制落到实处。 “以前在很多人眼里,低碳有些反人性的意味,不能‘奢靡’,不能享受,”刘树被任命为碳普惠公司董事长后,和同事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低碳“酷”起来。 当抢不到武汉马拉松的参赛资格时,公众可以在“武碳江湖”用减排量兑换13公里体验跑的专属名额。   作为全国碳市场注册、登记、结算到配额发放的枢纽,汇聚了海量碳数据的武汉对数字化渴求强烈。而践行科技向善的腾讯,也希望通过碳BASE为行业发展提供更多助力。 二者一拍即合。 基于腾讯的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基础技术,碳BASE提供了经过科学论证和政府认可的“碳因子库”、“方法学库”以及“碳知识库”,让碳计算有据可依。例如,在武汉坐一次地铁,或者骑1公里的共享单车到底减了多少碳?碳BASE可以依据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公布的方法学和腾讯的区块链技术,第一时间计算出用户在每个场景下的减排量,并做到实时登记,让坐了一次地铁的用户立即得到170g减排量,骑了1公里共享单车的用户获得40g的减排量,即时反馈,即时激励。 在此基础上,碳BASE平台又设计出多种应用层,实现组件化、模块化、SaaS化,实现对不同碳减排场景的管理、用户碳账户的管理以及不同行业碳核查的管理。 政府和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通过平台提供的交互页面,像搭建积木一样,选择平台上不同的模块与功能,拼搭出个性化的产品。 “武碳江湖”便是这一“拼搭”的产物,它侧重于展现个人低碳减排的不同场景,汇总减排的相关数据。而企业则可以利用碳BASE的企业在线碳核算功能,对自身的碳排放情况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和内部盘查。武汉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对个人、企业的碳数据进行分析,不断优化碳排放治理的公共决策。 碳BASE产品负责人张静表示,希望通过这一数字化工具,让企业的碳盘查和机构的核查变得简单高效。 成效是明显的。2023年4月《武汉市碳普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发布,“六五”环境日,面向个人的“武碳江湖”小程序就正式上线,前后用时不到两个月。“如果没有腾讯底层产品强大的支撑,时间肯定不够。”武汉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2 可持续的碳闭环 在刘树看来,算清了碳减排量,仅仅是这场“实验”的第一步。如何有效地激励公众和中小企业持续参与,让低碳成为一种常态化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才是难点。 目前北京、成都、深圳等城市都先后推出碳普惠的小程序,将减排量换作积分,并予以精神或物质的奖励——让参与者体会到减排的价值。但这一模式存在隐患:激励大多由政府财政资金买单,一旦补贴结束,减碳实践还能持续吗? 其实,在“武碳江湖”之前,武汉也做过不少碳普惠的项目——碳宝包、2019年军运会和2020年冬奥会。但这些最终都成了“阶段性产品”,一旦赛事或活动结束,财政资金撤出,产品下架,各种低碳行为也随着偃旗息鼓。 “我们希望能探索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武汉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3年4月,《武汉市碳普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出台,提出创建个人碳账户,探索与其他碳普惠平台互联互通的激励机制,实现规则共建、项目互认、信息共享。同时,武汉市碳普惠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并被寄予厚望——以公司的形式长期持续地运营碳普惠平台,用社会化的方式推进各方合作,将激励机制落到实处。 “以前在很多人眼里,低碳有些反人性的意味,不能‘奢靡’,不能享受,”刘树被任命为碳普惠公司董事长后,和同事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低碳“酷”起来。 当抢不到武汉马拉松的参赛资格时,公众可以在“武碳江湖”用减排量兑换13公里体验跑的专属名额。   当婚礼都千篇一律落入俗套时,新人可以在“武碳江湖”申请举办一场“碳中和婚礼”。不收份子钱,只收亲友们的低碳减排量;婚礼现场取消能耗较大的LED屏,使用可回收的绢花和糖盒,一些无法被抵消的排放,则在碳排放权市场上购买配额来抵消,实现碳中和,在领取了结婚证的同时,还收获一份碳中和证书。   “很多人看到媒体报道,立刻发微信问我,‘是不是你们公司做的?这个事还挺有意思。’”这些反馈让刘树和同事们深感欣慰,“后来一些街道主动找到我们,提出他们也想办碳中和婚礼。” 而另一方面,碳普惠公司也在尝试联动合作方、湖北碳交易市场,让低碳实践的数据在各个平台之间流通起来,转化为实时可感的价值。 市民李玉骑完美团单车,刚上锁的那一刻,减排量就已经同步体现在她的个人碳账户里。为此,碳普惠公司与美团单车磨合了很久。美团武汉对接人郑欣欣回忆,骑行数据此前都是按天为单位推送,实时推送需要单独研发并迭代产品。但刘树很坚持,因为这意味着,用户能第一时间体验到低碳行为的激励。 而更让市民和中小企业感受到“收获感”的是,碳普惠的减排量可以通过交易来变现。这有望让武汉形成一个可持续、常态化的低碳闭环。 《武汉市碳普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提出要推动碳普惠减排量与湖北碳交易市场衔接。2023年11月,《湖北省2022年度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方案》(鄂环函〔2023〕201号)发布,提出“鼓励开展碳普惠等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活动。武汉市辖区内的纳入企业可以使用在武汉市碳普惠体系下由市生态环境局签发的碳普惠减排量抵销本企业2022年度实际碳排放量”。 2023年11月30日,武汉公布的首批三个碳普惠方法学对此做出回应。企业可以使用经生态环境局公布的企业和个人碳普惠减排量抵消自己的实际排放量,1吨碳普惠减排量相当于1吨碳配额。 不到一个月,第一笔碳普惠交易已经产生。2023年12月25日,湖北碳市场控排企业武汉三镇实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购买了两家企业的碳普惠减排量7609吨,用于抵销其部分碳排放量。 刘树表示,“武碳江湖”上个人减排量的算法也正在开发当中。一旦开发结束并完成公示,骑共享单车、自备购物袋等场景中的个人减排量也能流入碳交易市场,由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出资购买,最终变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碳资产。 3 孤岛连成大陆 碳BASE技术负责人杨江波至今记得,最初调研时,一个专门做碳核查的机构聊起,他们到一家企业做核查,拿到的很多资料都是离散的数据——手写的账本,散落的Excel表格。 这近乎是一种隐喻:碳核查是一座座信息的孤岛,也是一座座实践的孤岛。 但碳中和、碳减排从来无法仅靠一人之力、一企之力、一城之力甚至一国之力,关键在于建立广泛的行动者联盟。 “我们希望碳BASE能够成为一个服务于全社会的开放性的平台,”碳中和实验室主任舒展表示,“各方都能够参与共创,基于可信的碳计算的理念和定性、定量的标准,把碳BASE打磨成一套比较好的工具和能力,真正成为一种BASE,在各个城市、各个行业、各个企业用起来。” 依托这一数字化基础平台创造的广泛连结,不断迭代的“武碳江湖”越来越精彩——有越来越多有趣丰富的场景,也有越来越多崇尚低碳生活和生产方式的“侠客”。目前,用户只需先登录小程序一键授权获取碳减排数据,在购物、骑行、打车的种种场景中,自然就能形成一个低碳减排的核算、登记和消纳的闭环。更令刘树憧憬的是,当低碳成为人们主动的选择,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将反向激励更多企业、更多主体参与到低碳中来。 舒展和腾讯碳中和团队同样对碳BASE与武汉的这场联合实验充满期待。如果这个模式能在拥有1200万居民、作为全国碳交易中枢的武汉跑通,就意味着,它为别的城市、为碳行业、为国家的低碳转型,提供了数字化低碳转型的一个样本、一种思路、一些可能。 事实上,孤岛正在连成大陆。 今年全国低碳日活动期间,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召开“全省碳普惠体系建设推进会”。由碳BASE提供技术支持的武汉模式与经验,正迅速复制到湖北省其他地市。2024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黄石市推出的“碳绘黄石”碳普惠小程序正是基于碳BASE平台打造的。 这场肇始于武汉的实验,借助碳BASE,正以燎原之势迅速蔓延。伴随着“武汉模式”升级至“湖北模式”,它预示着,我们可以期待,在不远的未来,将不仅是武汉“无碳”、湖北“无碳”,更是天下“无碳”。 来源:南方周末 2024-07-19 详情
激励高校学生参与节能减排 “武碳江湖”低碳校园板块上线   2024年6月5日是第53个世界环境日,“‘碳’路生活‘益’起行动”近零碳校园建设微行动在湖北经济学院举行,武汉个人低碳生活平台“武碳江湖”低碳校园板块上线,华中师范大学等12所学校均加入低碳校园板块,正式开启高校碳减排PK赛。 此次活动由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局、团市委、湖北经济学院主办,碳排放权交易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湖北经济学院低碳经济学院承办,武汉碳普惠管理有限公司协办。 启动仪式后,22所高校百余支大学生团队在湖北经济学院开启了“‘碳’路游园,绿色同行”校园定向赛,同学们通过“零碳打卡”“低碳运动”等活动形式,完成定向赛任务并获得最终的吨吨鸭礼包。 低碳校园是“武碳江湖”的全新上线板块,各高校注册入驻后,全校师生可以通过践行各类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积累减排量并参与减排量排名。通过个人、院系与高校间减排量的PK竞赛机制,可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节能减排活动,形成校园内的绿色生活新风尚。“武碳江湖”提供统一的管理后台,方便对减排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展示,为学校的能源管理和绿色校园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目前,“武碳江湖”已覆盖了公交、地铁、骑行、新能源汽车、垃圾分类等9个低碳生活场景,并上线了“低碳生活”和“低碳企业”板块,为广大市民的个人绿色低碳生活提供了多元有趣的实现路径。 未来,湖北碳交中心将与武汉碳普惠公司共同持续深耕武汉碳普惠体系、继续开拓多元化的特色合作模式,并将支持湖北省其他地方建立碳普惠体系,推动湖北省营造更加浓厚的全民绿色低碳生活氛围。 来源:湖北日报 2024-07-19 详情
绿色低碳 法典同行 湖北开展“民法典进企业”普法宣传活动 2024年5月是全国第四个“民法典宣传月”。5月31日下午,湖北省生态环境厅联合湖北宏泰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湖北楚韬律师事务所在中碳登大厦开展“民法典进企业”普法宣传活动。 活动中,全体人员共同参观了中碳登大厦展厅和民法典宣传展板,了解碳市场发展进程以及湖北在碳交易机制、碳金融创新、碳资产管理、碳普惠体系等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效,学习民法典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法治营商环境以及生态环境等相关内容。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王虚谷指出,要深刻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深刻把握民法典的核心内容,特别是绿色条款的要义。湖北宏泰集团高管卢国洪认为,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进一步提高依法维权能力,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在民法典趣味竞答环节,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各处室、湖北宏泰集团各二级公司员工60余人组成12支参赛队伍,通过竞答与交流的方式对民法典中关于环境保护、商事交易等条款和相关知识进行学习探讨,大家全情投入,气氛热烈。 本次活动立足主责主业,融合“绿色”“低碳”元素,持续加大对民法典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着力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为湖北率先实现绿色崛起积蓄法治力量。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2024-07-19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