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中心动态
查看更多
09-12 2024
湖北碳交中心助力咸宁首家“碳中和支行”挂牌 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和深化绿色金融实践,9月10日,民生银行咸宁支行举行了乔迁开业暨咸宁首家“碳中和支行”授牌仪式。该家“碳中和支行”的成立,得到了湖北碳交中心的专业指导和资源支持。光大证券债务融资总部副总经理鲁菲,湖北碳交中心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何昌福,湖北同惠投资咸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伟,民生银行武汉分行领导出席了授牌仪式。 一直以来,民生银行咸宁支行秉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升级,扩大绿色信贷、绿色投资等业务规模,有效满足了客户绿色金融多样化需求,为咸宁绿色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次助力咸宁首家“碳中和支行”的建设,是湖北碳交中心深化绿色金融服务、拓展服务范围的重要实践。湖北碳交中心将通过创建更多碳中和场景,推动与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绿色发展等方面实现更宽范围、更深领域的合作。 民生银行咸宁支行将以全市首家“碳中和支行”的新优势,扎实推进绿色金融建设,坚持“绿色+金融”创新发展模式,着力打造“绿色银行”特色品牌,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未来,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携手并进,共同为湖北省乃至全国的绿色金融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09-11 2024
湖北碳交中心举办2024年网络安全宣传周培训 2024年9月9日至15日是第11个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强化安全措施和安全意识,切实提升全员网络安全能力和水平,营造网络安全防线,9月10日下午,湖北碳交中心组织干部员工开展了网络安全宣传周培训。 培训组织员工观看了2024年网络安全宣传周宣传片、并集体学习了网络安全宣传手册,从网络安全政策法规、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电信网络诈骗、人工智能安全等方面普及了网络安全知识。 通过此次培训,员工们增强了网络安全意识,提升了网络安全防范技能。未来,湖北碳交中心将继续扎实推进网络安全防护工作,为深化湖北碳市场发展提供更安全、更便捷的服务,为实现“三个中心”建设目标提供更有力的网络安全保障。
09-09 2024
湖北碳交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选强一行到北京绿色交易所座谈交流 9月5日,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简称“湖北碳交”)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选强带队赴北京绿色交易所(简称“北京绿交所”)开展座谈交流。北京绿交所副董事长梅德文接待。 座谈会上,梅德文对张选强一行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北京绿交所总经理助理邹毅就北京绿交所在绿色交易体系构建、绿色服务拓展及绿色金融创新等多个维度的业务进展进行了全面阐述,特别就在全国温室气体资源减排交易市场和绿色公共服务建设所积累的经验做了分享。 张选强详细介绍了湖北碳交在绿色金融、双碳服务等方面的具体实践与工作成效。他表示,希望进一步巩固湖北碳交与北京绿交所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特别是在区域协同、市场机制创新、绿色金融服务深化等关键领域加强合作与交流。 随后,双方围绕深化区域碳市场建设、推动绿色服务创新、强化绿色金融探索等核心议题进行了深度交流。 北京绿交所会员与机构合作部副经理田巍,湖北碳交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雁,湖北碳交、中碳资管、中碳数科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交流。
09-06 2024
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公布第二批碳普惠方法学 9月2日,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正式公布第二批碳普惠方法学,进一步丰富了我市碳普惠方法学种类。这批方法学共计7个,聚焦于居民出行和消费领域,具体涵盖公共汽车、轨道交通、共享单车、汽车合乘、新能源汽车等绿色出行方式,以及外卖场景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和闲置二手手机交易等低碳消费行为,体现了武汉市全方位、多维度地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碳减排行动。 此次公布的方法学不仅进一步拓宽了武汉市民参与低碳生活的渠道,更为“武碳江湖”个人低碳生活平台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武碳江湖”成为记录绿色行动轨迹、享受低碳权益的重要载体。以方法学为依据,“武碳江湖”与腾讯乘车码、滴滴、支付宝、美团、转转等互联网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对接、量化减排贡献,通过礼品兑换等激励机制鼓励市民绿色出行、减少资源浪费,树立碳普惠生活新风尚。 值得一提的是,本批方法学创新性地提出了“平台归集”的概念,允许互联网服务平台通过给予个人用户权益的方式归集碳普惠减排量至“企业碳账户”;当归集的减排量触发阈值,超出部分则会自动存入“个人碳账户”。这一机制的设立,给予了用户自主选择的弹性与空间,能有效激发社会各界的减排潜力,是武汉市在深化碳普惠机制、探索美丽中国建设路径中的又一次重要尝试和突破。  
09-06 2024
湖北碳交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选强一行到上海清算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调研 9月4日,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简称“湖北碳交”)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选强带队,联合碳市场课题组赴上海清算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开展调研交流。 上海清算所业务三部总经理张蕾接待了张选强一行,并详细介绍了上海清算所在推进碳金融产品创新、深化碳市场发展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做法。随后,双方围绕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碳市场三个中心”工作要求开展了深入交流。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海环交所”)董事长赖晓明接待了张选强一行,对湖北碳交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上海环交所在推进碳市场、碳金融、碳管理和碳中和等方面的重要工作和先进经验。张选强董事长对上海环交所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他指出上海环交所碳市场建设工作创新举措在全国具有示范效应,希望与上海环交所加强沟通交流,在碳市场创新建设方面开展合作,共同推动区域碳市场发展。 上海清算所、上海环交所相关部门负责人,碳市场课题组,湖北碳交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交流座谈。
08-29 2024
科普双碳知识 共绘绿色蓝图——武汉碳普惠携手江汉团区委开展“暑期学堂”公益托管班 今年7至8月份,湖北碳交中心所属平台武汉碳普惠公司受邀参与了由江汉团区委、区青教办共同开设的“暑期学堂”公益托管班活动。本次活动通过讲授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趣味课程,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养成低碳环保的生活习惯。在帮助青少年收获知识与快乐的同时,不负家长所“托”。 活动过程中,武汉碳普惠公司共累计参与了12个社区的托管课程,面向青少年开展了以“低碳生活好少年”为主题的低碳知识课堂。课上,魏英老师以江豚为切入点,向学生们讲解了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危害,并介绍了温室气体的概念和低碳生活的必要性,在学生心中悄然种下一颗颗保护环境、低碳生活的绿色种子。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互动,学生们对垃圾分类、公共交通出行、节约用电等环保行为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纷纷向老师保证未来要做低碳环保的小卫士。 武汉碳普惠公司始终致力于构建政府控碳、企业降碳、个人低碳的全新碳普惠体系。通过旗下“武碳江湖”个人低碳生活平台,量化市民们包括公交、地铁、骑行等9个低碳生活场景积累的碳减排量,并激励市民们在低碳商城中进行礼品兑换。近期,“武碳江湖”上新的“江湖任务”页面,可以帮助市民们通过步行、签到、答题以及关联东湖智慧跑道账号等方式获得江湖积分,兑换好礼。
08-29 2024
湖北碳交中心开展新入职干部员工、新转正党员集体廉政谈话活动 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升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8月23日,湖北碳交中心开展新入职干部员工、新转正党员集体廉政谈话活动。 会上,中心党委委员、纪委书记聂茗强调作为新入职干部员工、新转正党员,始终要坚定政治立场,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守理想信念,坚决执行决定,敢于斗争,在忠诚上绝不含糊,切实做到“两个维护”;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党章党规党纪学习,深刻认识到纪律既是“紧箍咒”,也是“护身符”,把纪律规矩牢记于心,把党性原则、公权属性、公私界限牢记于心,做到心有所戒、行有所止,守住底线、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 通过此次廉政谈话,新入职干部员工、新转正党员深刻认识到了廉洁从业的重要性。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自身的廉洁意识和自律能力,树立“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的理念,做忠诚坚定、清正廉洁、勇于创新的“碳交人”,为推动中心加速转型和集团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08-28 2024
省商务厅厅长龙小红到访中碳登、湖北碳交中心 8月25日,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龙小红,党组成员、副厅长张权一行到中碳登、湖北碳交中心座谈交流。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世敏,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兼中碳登党委书记、董事长尹俊参加活动。 龙小红一行在中碳登、湖北碳交中心,深入了解全国碳市场和湖北区域碳市场的运行机制及市场建设情况,以及中碳登大厦产业招商情况。 座谈会上,张世敏对龙小红一行到访表示欢迎。他介绍,目前,湖北宏泰集团正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围绕中碳登等涉碳平台,加快推进碳市场建设,做强做优全国碳市场平台和湖北区域碳市场,推动低碳产业发展和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构建湖北特色的双碳生态圈。 龙小红表示,省商务厅始终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致力于推动发展绿色服务贸易。湖北宏泰集团围绕旗下涉碳板块,积极发挥了辐射引领和产业集聚作用。希望加强业务联系,在对外绿色产业招商、筹备绿色贸易国际会议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为湖北扩大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增添绿色新动能。 省商务厅综合处、投资促进处、协调指导处相关负责人,集团办公室、中碳登、湖北碳交中心及武汉双碳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参加座谈。
08-27 2024
随县县委书记陈良一行调研湖北碳交 8月26日下午,随县县委书记陈良,省林业勘察设计院副院长戴渺鸿一行调研湖北碳交和中碳资管公司。湖北碳交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选强,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何昌福陪同参观湖北碳交展示大厅,并进行座谈交流。 座谈会上,陈良表示随县林业资源良好、前景广阔,要充分发挥随县自然资源优势,与湖北碳交、中碳资管尽快建立协作机制,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任务清单和时间节点,严谨有力推动落实相关工作,共同打造我省林业碳汇试点示范项目。 湖北碳交党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选强介绍了全国碳市场和湖北碳交的发展情况,表示将全力支持和配合随县推动落实相关工作。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何昌福介绍了湖北碳交和中碳资管开展相关工作的优势和经验。 随县建发集团董事长钟江波、随县林业局党组书记江明,湖北中碳资管公司副总经理方文,武汉国际矿业权交易中心副总经理徐胜蓝等参加座谈。
08-27 2024
首战告捷——足球协会组织集团足球队参与湖北省第九届省直机关联赛 为进一步丰富干部员工业余文体生活,由湖北宏泰集团足球协会主办,湖北碳交中心负责组建的集团足球队参与了湖北省第九届省直机关联赛。来自中碳登、湖北碳交、天风证券、省再担保集团、湖北资管,武汉光谷产权交易所等单位共44人报名参赛。集团足球队将与湖北移动、长投集团、湖北烟草和武汉铁路局分到A组开展小组赛角逐。 8月24日下午,宏泰集团首轮比赛对阵长投集团,第17分钟,集团足球在落后两球情况下,球队球员并未丧失斗志,彻底激发了宏泰人攻坚克难的拼搏精神,球队主教练邓志坚积极鼓励在场球员,认真分析对手打法,并即时开展换人调整。第20分钟,吴柯染在对方门前积极拼抢并造成对方故意犯规制造了首例点球,王野精准罚点打入了集团足球队在本届比赛的首例进球,也吹响了集团足球队反击的号角。半场结束前,王野通过前场反抢助攻解任聪打入扳平比分的关键进球。 下半场再战,集团足球队全面压上,不断压缩对方的活动范围,造成对手频繁失误。第45分钟,王野接杨皓精准传球,攻入本场比赛第三粒进球,成功反超长江产业投资集团。第52分钟,杨皓以一记圆月弯刀任意球,直接洞穿了对方大门,为集团锁定了首场胜利。 最终集团足球队在先落后两球的情况下,反败为胜,以4比3的比分拿下了首场胜利,本场比赛是宏泰集团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凸显出宏泰人生生不息,攻坚突围、精进超越的拼搏精神。前来参加比赛的25位球员,虽然有部分球员没能上场,但是在场下依然斗志高昂,为场上球员加油鼓劲,充分体现了大局观念。集团足球队球员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团结一致,勇往直前,再接再厉,斩获佳绩,为书写新时代宏泰集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08-23 2024
湖北碳交助力西藏自治区邮储银行 首家“碳中和运营网点”揭牌 今年是湖北对口援藏三十周年,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简称“湖北碳交”)为落实西藏自治区和湖北两省区加强碳汇经济合作力度的工作要求,支持山南市积极创建绿色低碳场景,8月22日上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山南支行举行“碳中和运营网点”揭牌,成为西藏自治区首家实现运营碳中和的绿色银行。山南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湖北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领队王云清,市政府副市长郑传经,人民银行西藏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熊正良,邮储银行西藏分行党委书记、行长赵清春,湖北碳交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何昌福参加揭牌仪式。 何昌福在揭牌仪式上致辞。他表示,湖北碳交充分发挥湖北碳市场和碳金融发展的先发优势,围绕西藏自治区政府“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的要求,积极助力山南经济发展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碳中和运营网点”的顺利揭牌,是邮储银行绿色经营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是落实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加强西藏山南和湖北碳市场深入合作的重要起点。希望未来能够通过创建更多的低碳零碳场景,推动山南和湖北碳交在绿色金融、碳汇经济、绿色发展等方面实现更宽范围、更深领域合作。 立足国家“双碳”战略,湖北碳交将继续发挥全国首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机构优势和作用,联合所属涉碳专业服务平台,积极服务地方政府和企业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需要,为推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助力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08-16 2024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湖北碳交组织开展全国生态日系列活动 2024年8月15日,是第二个全国生态日,今年活动的主题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高社会整体生态文明意识,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湖北碳交中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全国生态日主题活动。 暑假期间,湖北碳交中心下属平台武汉碳普惠参加了由江汉团区委、区青教办共同开设的“暑假学堂”公益托管班,为各社区的青少年们带去“低碳生活好少年”的科普课程。课堂中,老师用深入浅出的方法教导孩子们身体力行践行低碳理念,缓解气候危机,为拯救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8月15日上午,武汉碳普惠公司参加了由湖北省生态环境厅指导、武汉市生态环境局主办的2024年全国生态日宣传活动。活动现场,武汉碳普惠公司详细介绍了武碳江湖注册和积累减排量的方法,为大家展示了包括公交地铁、骑行等多个低碳生活场景的使用情景。市民们对武碳江湖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表示未来要多低碳出行、多积累减排量在“武碳江湖”的商城中换取吨吨鸭礼品,也为建设美丽中国尽最大努力。   活动中,武汉碳普惠公司研发部负责人魏英以《个人碳账户助推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为主题为在场嘉宾介绍了可持续碳普惠的发展模式和政府控碳、企业降碳、个人减碳三位一体的碳普惠体系,并向大家发出倡议:希望凝结个人努力,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 湖北碳交易中心通过多维度开展全国生态环境日系列活动,展现了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多远路径,旨在增强全民低碳意识,引导社会各界共同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未来,湖北碳交中心将积极融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进程,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形成绿色新质生产力作出更大贡献。
集团要闻
查看更多
高清图册丨湖北宏泰集团推进中非交流合作精彩瞬间
        9月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举行,这是新时代新征程上赓续中非传统友谊、擘画中非合作蓝图的重大行动,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2024年以来,湖北宏泰集团加快打造独具“碳要素”特色的一流省级金融控股企业,在绿色低碳、经贸投资等领域加强与非洲等国家的国际合作,留下了一个个中非交流合作的精彩瞬间。         提升碳市场国际影响力          今年7月21日,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上海市人民政府、生态环境部共同主办,湖北宏泰集团参与承办的2024中国碳市场大会在武汉举行。大会以“深化碳市场交流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主题,接续搭建碳市场交流合作平台,为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集思广益,进一步打造应对气候变化国际交流合作的“新名片”。非洲多个国家气候变化部门官员、专家参加大会。       贡献湖北“碳智慧”        今年7月15日,2024年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能力建设项目——中国碳市场建设进展与全球碳市场合作研讨班在武汉开班,为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提升碳市场建设能力提供支持。培训班由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举办,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承办。15个国家的28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参加培训,其中多名学员来自南非、埃及、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       投资“走出去”“引进来”        今年3月,在2024“相约春天赏樱花”经贸洽谈暨世界500强对话湖北活动期间,天风国际作为湖北省境外金融平台,邀请了来自埃及等非洲、中东国家投资机构、金融企业、产业园区、学界代表等来到湖北就商贸合作、项目投资与湖北企业深度交流,并到烽火科技、岚图汽车等企业实地考察。
09-09
攻坚精神在宏泰——用先进企业文化铸魂塑形
石榴花开相映红,万物并秀展姿容。踏着立夏的脚步,湖北宏泰集团一如这节气一般,以不息的动力,向着战略目标和美好愿景蓄力奋斗。 一路走来,有一种精神带领宏泰人勇于跨过一个个难关,敢于冲过一道道险隘,不惧迎接每一次改变,只争朝夕夺取每一次胜利。 我们称它为“攻坚”精神。从省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到省属唯一金融服务类企业,湖北宏泰集团正奋力打造国内一流省级金控平台,20字“攻坚”精神不断焕发新生机。 它已成为集团上下拼发展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是集团企业文化中最重要的精神内核,是一种忠诚和执着的朴实品质。 它引领宏泰人勇于接受新的挑战,满怀斗志,越战越勇,用顽强的定力和坚韧的意志驾驭宏泰这艘航船,驶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不怕困难、不畏艰难、不惧斗争、勇往直前、不断胜利”的宏泰攻坚精神,刻印在集团改革组建以来的脚步里,一起来回顾↓ 2021:在一起,再出发! 虎年的钟声即将响起,每一个辞旧迎新的时刻,总让人心潮澎湃。 山水万程、步履不停,我们为共同拼搏的2021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铸信成金、融向未来,我们满怀豪情,即将开创湖北宏泰集团崭新的明天。 回首极不平凡的2021年,每一个拼搏的日子都闪闪发光,每一段难忘的记忆都温润人心。 这是迎难而上的一年——2021年伊始,在催征的声声号角中,新一轮“三大攻坚战”逐一打响,首季“双飘红”拉开了全年经营工作的精彩序幕。我们东征西伐,奔波忙碌在全国各大城市的航班高铁上;我们沉着冷静,拼业绩保融资抗风险谋突破,确保宏泰航船稳步向前。 这是初心如磐的一年——建党百年、强国有我,我们向党带领人民走过的百年征程深深致敬,赴红安、大悟接受精神洗礼,从黄麻起义找回初心使命,从中原突围凝聚宏泰精神。“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事迹分享会上,“在宏泰、爱宏泰、我为宏泰做贡献”成为宏泰青年的最强音。 这是拼搏奋进的一年——金秋时节,我们驶入新赛道,跑出加速度。在瘦身健体、固本培元的基础上,成为在汉高校处置经营性资产的第一选择,华塑控股成功完成并购浴火重生,双环集团纾固重组初见成效,助力地方法人银行上市扫清障碍...宏泰史上最好的成绩单呈现在眼前,主责主业更加聚焦,金融产业并驾齐驱,服务大局能力不断提升。 这是锐意改革的一年——2021年的每一步,都走得荡气回肠。国企改革,宏泰在行动。一以贯之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一以贯之坚持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全面加强董事会建设,做实董事会职权;三个“说了算”力啃国有企业“三难”硬骨头,集团“三项制度”改革率先破局,“不怕困难、不畏艰难、不惧斗争、勇往直前、不断胜利”的企业文化深入人心。 就在几天前,省委省政府召开大会,湖北宏泰集团正式成立! 此刻,我们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志存高远在一起,担当使命再出发! 出发,必须清醒。新的一年,我们要牢记省委省政府对宏泰集团“打造全国一流综合金融服务商”的目标定位,科学编制新发展规划,加快构建符合现代金融企业特点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做强做大金融资产和国有资本,为加快建成湖北区域金融中心贡献宏泰力量。 出发,必须超越。新的一年,集团党委将带领全体党员和干部职工克难攻坚、砥砺前行,坚定不移推动资产大整合、文化大融合、人心大聚合,确保改出活力、改出生产力、改出创造力。我们将凝聚共识、同心协力,同省属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一道,有力有序推进金融资源重组整合,推动全省金融资源的融合发展、协同发展、贯通发展。 出发,必须实干。新的一年,集团每一名干部职工,都要以虎虎生风的气势,以生龙活虎的干劲,勇毅笃行,书写新的人生篇章。志存高远者的出发,就是一程续一程、一棒接一棒;攻坚克难者的出发,就是保持清晰笃定的方向、革故鼎新的作为。 在一起,再出发!湖北宏泰集团的全体干部职工,让我们携手向未来,踔厉奋发、笃行不息,勇担使命,奋辑争先,共创集团更加美好的明天! 2022:跨越山海,踏歌而行! 当阳光带走冬天最后一片雪花,节日焰火照亮你我的面孔,农历兔年,已迎面而来。 2022年,穿越风浪。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影响深刻,每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竭尽全力”成为很多人在过去一年的切身之感,留下些许心酸感慨和沉默瞬间。 但身处伟大时代的我们,又何其有幸!在磨难与挑战面前,团结一心、迎难而上依然是中华民族走出逆境的共同选择。于是,我们见证梦想接连实现的祖国、充满生机活力的祖国、赓续民族精神的祖国、紧密联系世界的祖国。 2022年,同样是湖北宏泰集团的磅礴时间。 乘势而上焕发新活力。力度最大的省属国资国企改革,点燃了发展新引擎。划资产、控风险、保融资,谋布局,“取舍之间起宏图”。灯光聚焦“省属唯一金控平台”,新宏泰“筑信成金、投袂而起”,沿着新赛道,只争朝夕朝着打造国内一流金控集团的战略目标奔跑。难中求成闯出新天地。面对“一难两难多难,既要又要还要”,却仍交出问心无愧的答卷。集团成功控股天风证券,湖北国资金融迎来关键一跃!碳市场一周年,全国“碳朋友”在汉集结,中碳登亮相联合国气候大会,湖北宏泰集团助力打造全国碳金融高地的声音,从湖北走向世界。 击楫中流贡献新力量。面临经济大考,集团各类政策性担保公司逆行而上,精准“滴灌”全省中小微企业,助企纾困的社会责任深入人心。综合金融灵活发力,千方百计服务实体经济,要素交易市场在全国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各家公司击楫于大局大势之中,蓄积起砥柱中流的力量。 回望来时路,奋进新征程。底气,源自这一路的勇毅前行。 2020年初的百废待兴,2021年初的转型启航,2022年初的变道重塑,集团党委从开始就立下铮铮誓言:旗帜鲜明地加强政治统领,毫不放松地全面从严管党治企,大刀阔斧地改革创新,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集团得以“身强体壮”,一次又一次扭转困局。——这就是宏泰,勇于跨过一个个难关! 不历严冬霜雪,难迎春光潋滟。也曾面临千钧一发的化险事件、融资绷紧欲裂的时刻,却始终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志,跨越湍流,登顶山峰。——这就是宏泰,敢于冲过一道道险隘! 步履不停,改革不止。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打破每一个“应当”和“惯例”,阔步在中国特色现代化的大道上,让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持续迸发。——这就是宏泰,不惧迎接每一次改变! 来之不易的成绩需要倍加珍惜。刚刚结束的省“两会”让荆楚大地豪情涌动,我们理当以更强责任感为先行区建设当先锋打头阵,奋力成为省域重要国有金融力量。我们相信,在新的赶考路上砥砺奋斗,将是最动人的姿态。 年轻的宏泰需要用心去守护。你的样子,即是宏泰的样子。应当有信仰、有能力、有正气,做奋斗者、改变者、建设者,陪着她慢慢变好。我们相信,所有美好的事物,从来不惧道路漫长。 发展呼唤所有宏泰人挺膺担当。过去一年,有人身处平凡,眼里总有微光。有人满身风雨,仍在逆风执炬。让彼此加油鼓劲,奏响“和而不同”的交响乐。我们相信,它足以胜过千军万马,震响山河大地。 新年钟声即将敲响,我们拂去一年的征尘,许下新的期许。催征的号角已在回响,我们愿且歌且行,沿着歌声的方向,向每一次胜利出发! 2023:《初心,不变》 一路追光 一路高歌 我们即将跨越2023岁月的经纬 大家都说,宏泰在变... 这里是湖北宏泰 一片应改革而生和兴的国资热土 正奏响百舸争流、金投蝶变的奋进曲 放眼望去 时代之变 前所未有 跟随内心的律动 我血脉偾张、求变求兴 我心驰神往、不懈追寻 形势在变,带来治理之变。这一年全面推进改革创新、提质增效、规范管理、从严治党,信心笃定、稳中求进,积蓄蜕变的力量。 任务在变,带来发展之变。这一年,分门别类为实体经济开出金融“良方”。从集齐全牌照到丰富金融链,资产总额从818亿翻番到2125亿,大大小小的量变,促成质的飞跃。 方式在变,带来动能之变。这一年,中碳登国家级平台和湖北碳市场加快释放绿色新动力。区域性股权市场领跑全国,协同股权、基金投资,以创新之变赋能现代产业。 在快与变之中,那旋转的万花筒, 总有一个坚固稳定的内核 有些东西,从未改变... 不变的是奔赴 犯其至难,图其至远 三年砺剑,2024不破楼兰终不还 誓将发展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不变的是勇毅 大有所成的每一次兑现 都以铿锵的脚步作答 直面困难的每一次突破 都以微笑在心中厚重积淀 不变的更是初心 大道无垠 信仰和坚持矢志不变 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我们只争朝夕! 这,就是2023变与不变的宏泰 胸存江海,向未来
05-11
真抓实干强攻坚 确保实现“双过半”——湖北宏泰集团“十大攻坚任务”推进会召开
      5月14日上午,湖北宏泰集团召开会议,听取2024年“十大攻坚任务”进展汇报,找问题、查不足、明方向,对压紧压实任务进度作出要求部署。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鑫主持会议并强调,年初目标确定以后,干就是决定性因素。务必增强交总账意识、军令状意识,向重点难点发起强攻。集团领导吴静波、尹俊出席会议。       在听取“十大攻坚任务”责任单位汇报后,曾鑫指出,“十大攻坚任务”与能否完成全年经营指标紧密相关,也是集团全力蓄势跃升、实现集团战略目标的关键之举。要充分认识完成全年攻坚任务的极端重要性,清醒看到目前存在的进度缓慢、缺乏亮点、突破点不多等问题,进一步增强交总账意识、军令状意识,不折不扣完成既定目标任务,以决战完胜的精神状态强力攻坚。       会上,曾鑫不时插话询问,与大家一同讨论交流,深入分析问题和原因,提出具体攻坚突破思路。针对集团金融发展部牵头的改革提升攻坚任务,他提出,改革推进力度要进一步加大,推进速度要进一步加快,要胆大心细、有所作为,步步为营、重点突破,增强工作前瞻性预见性主动性。集团资金管理部牵头的融资保障攻坚任务,要加强融资工作的内部协同,形成联合作战能力,鼓励二级公司开展融资工作,为集团安全稳定、降本增利作贡献。集团资本运营部、湖北资管、湖北金服、宏泰产融等负责的资本运营“以融促产”攻坚任务,要强化统筹协同,围绕体现集团主责主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行业去布局,增强工作责任感紧迫感,今年务必完成一家以上上市公司并购。        曾鑫强调,要采取有效措施,勇于破困局、创新局,坚决完成攻坚任务。要坚持迎难而上,善于用发展来解决当前经营发展的难题。有关部门和公司要共同做好集团流动性管理,夯实发展“稳”的基础。有关部门和公司要坚定协同破题资本运作,激发发展“进”的动能。所有二级公司要高度重视项目投放,提升发展“投”的实效。要加强党的领导,强化作风建设,狠抓落实和考核。集团各级党组织负责人、每项攻坚任务的责任领导要切实扛起决战完胜的政治责任,层层抓落实、事事抓落实。要坚持业绩论英雄,本着对党、对事业、对全体干部员工极端负责的态度,年中摸底评估,年底严格考核兑现。要发扬宏泰攻坚文化精神,恪尽职守、真抓实干,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勇争一流,确保决战完胜、圆满收官。       集团金融发展部、资金管理部、风险管理部、资本运营部以及湖北资管、湖北金服、宏泰产融、华塑控股、天风证券、中碳登、碳交中心、双碳基金、省国有股权、湖北征信、宏泰商业保理、宏泰供应链、股交中心等“十大攻坚任务”责任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05-16
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世敏到湖北资管天风证券中碳登调研
      8月15日至22日,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世敏先后到湖北资管、天风证券、中碳登等公司进行调研。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吴玉祥、尹俊参加调研。       15日下午,张世敏首先来到湖北资管。他指出,湖北资管作为集团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和压舱石,要提高站位、强化担当,从集团经营大局出发,不讲条件、不打折扣,提速换挡冲刺公司全年目标。要解放思想、主动探索,积极应对外部面临的行业变革,加快自身转型步伐和创新力度,增强核心竞争力,走好国有地方AMC高质量发展之路。要转变理念、把握方法,树立底线思维、统筹好促发展与防风险的关系,树立框架思维、处理好当前重点和谋远的关系,树立市场思维,全面激发企业内生活力。        16日上午,张世敏在天风证券调研指出,天风证券稳健发展高质量发展事关集团大局和湖北国资国企整体经营,责任重大。要坚定长期向好的信心决心。充分认识天风证券已经发生的深刻变化和内外支持,再加力度、再提标准,增强推进公司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要全面落实今年目标任务。按照集团党委部署,坚定不移地继续抓好“争取监管支持、加强风险防控、加快转型发展、优化公司治理”四项工作。经营管理层要聚精会神、层层压实责任,坚决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要加快完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坚持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五要五不”实践要求,做到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全面坚持党的领导、抓好党的建设,为谱写天风证券发展新篇章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22日上午,集团碳板块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在中碳登召开。张世敏强调,要担负起省委省政府赋予的责任使命,在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中碳登建设这一拉升湖北发展高度的工作上积极作为。一是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碳板块要上下齐心、眼里有光、肩上有责,发挥集团优势,以强烈责任感紧迫感全力提升中碳登实力活力。二是要把握节奏,明确目标。全力落实省政府关于中碳登建设的11项重点任务,确保第三个履约周期工作顺利完成,系统性加快推进碳交中心、双碳基金、武清所、碳智库、全国碳市场数据中心等建设任务。三是要强化执行,强化协同。边谋边动、谋定快动,快速突破攻坚任务以形成优势。加强协调、向上争取,利用现有资源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加强治理、健全机制,全面增强干事动力和能力,高效推动工作落细落实。 集团有关部门参加调研。
08-26
媒体聚焦
查看更多
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主持: 覃秘 荆淮侨 聂林浩 张问之 王乔琪 圆桌嘉宾: 平煤神马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李 毛 北方稀土党委书记、董事长 刘培勋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总经理 何昌福 瀚蓝环境总裁 金 铎 E20研究院执行院长 薛 涛 华宝基金可持续发展投资部基金经理 徐 欣 兴证全球基金投资经理 刘一锋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如何贯彻落实《决定》作出的相关部署?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企业面临哪些新机遇?本期“上证圆桌”邀请平煤神马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毛,北方稀土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培勋,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总经理何昌福,瀚蓝环境总裁金铎,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华宝基金可持续发展投资部基金经理徐欣,兴证全球基金投资经理刘一锋,对上述议题展开探讨。 一系列措施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上海证券报:《决定》作出的相关部署将如何助推相关产业、公司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李毛:《决定》提出“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这不仅为平煤神马集团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平煤神马集团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了清晰的路径,更为平煤神马集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作为一家立足于能源化工的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的国有特大型集团,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是平煤神马集团的责任担当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刘培勋:《决定》提出“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这对强化碳市场的规范引领、有序扩大碳市场的行业覆盖具有重要意义。相关部署力度大、举措实、含金量高,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近年来,北方稀土在减少碳排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今年4月,由中国稀土学会、包钢(集团)公司牵头,北方稀土配合筹建的国内首创稀土领域EPD平台在北京上线,为更多同行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借鉴。6月,北方稀土建设的稀土行业首个碳排放核算平台通过了中国稀土学会组织的技术鉴定。北方稀土将不断在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上发力,在节能降碳的同时,全力以赴推进磁性材料、储氢材料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何昌福:实现绿色低碳发展,须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支撑政策、保障制度、标准体系、统计核算体系等,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发展机制。《决定》提出“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这是基础前提,包括有关生态文明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监管机制等,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规范行为主体在生态文明方面的行为。《决定》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分别对应减少碳排放、污染物排放,加强绿化和推动经济发展。须采取综合性措施,包括完善碳市场交易制度,推广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生态修复,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等。 金铎:《决定》提出“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环境治理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等特点,研发成本较高、投资回报周期较长,我们期待进一步加强政策一致性和稳定性,稳定市场预期,增强企业信心。瀚蓝环境近年来积极参与绿证交易、碳交易等,旗下多个固废处理项目已开展绿证申领工作,已核发约70万张绿证。 薛涛:绿色理念、科技依托、法治和市场配置等,将对绿色低碳发展产生长期的根本性的影响。 徐欣:《决定》提出,“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相关标准体系的持续完善,有助于引导资金流向,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提高产品的市场透明度和可比性,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建立全球行业共识框架。其中,绿色低碳投资标准体系的新变化,可总结为“两个趋同”“两个延伸”:多层次市场间的标准协调与趋同,法规强制性与主体自愿性的趋同;体系建设在产业价值链上的延伸,议题实质性从财务层面到影响层面的延伸。 “碳排放双控”激发绿色发展新动能 上海证券报:《决定》提出“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这一部署有哪些重要意义? 李毛:能耗双控聚焦能源消耗的总量控制和强度降低,碳排放双控则侧重于温室气体排放的总量控制和强度降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不仅彻底打破了能耗双控对可再生能源发展和能源化工产业的约束,而且能够更好地服务“双碳”战略,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全球范围内形成零碳经济竞争新优势。一方面,可以倒逼地方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和产业扶持等政策,用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替代能源、矿产等传统生产要素,形成新质生产力;另一方面,推动经营主体调整经济行为,激发绿色发展内生动力。 刘培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是“双碳”战略的一项基础性、前置性制度变革,有助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近日,北方稀土发布绿色低碳管理工作指南,通过对节能降碳工作实施标准化、常态化和实用化,积极打造稀土行业节能绿色低碳发展标杆企业。 何昌福: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须创新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和制度安排,包括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制定碳排放标准和监管机制等,从而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这对碳排放密集型行业影响深远,企业应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强度。同时,也将促进新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金铎:实行碳排放双控,将在全社会范围内更大力度地推进碳减排工作,需要更加精细化的管理和更广泛的社会参与。同时,相关措施更合理、更科学、更精准,绿色能源的使用占比将在整个社会经济层面有所提高,引导企业使用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源,实现企业生产全链条的低碳绿色化。这也将倒逼企业采取更加低碳的技术、工艺和集约化的治理模式,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环保行业应抓住这一转型机遇,从无害化向资源化、能源化发展。 薛涛:碳排放双控对能力建设、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产业界要有充分的认识。 科技创新推动绿色转型 上海证券报:从您所从事的行业来看,进一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有哪些着力点? 李毛:具体到煤炭化工领域,要持续做好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高水平保护支撑行业高质量发展。一是科学降碳,增强绿色发展韧性。二是精准减污,厚植绿色发展底色。三是纵深扩绿,绘好绿色发展蓝图。四是聚力增长,更新绿色发展气象。以纵深扩绿为例,扩绿不是简单地搞绿化,主要体现在绿色低碳转型的力度、速度和成效上:把链条做优,围绕生态链布局产业链,加快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不断推动产业向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转型;把项目做新,确保项目起步就是绿色,落地就实现近零排放、效益最大化;把产品做绿,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各环节、全过程,提升含绿量、含新量,降低含碳量。 刘培勋:一是加快研发和应用。公司自主研发万吨级轻稀土碳酸盐连续化生产工艺技术,较单级沉淀工艺电耗降低29%,废水量降低34%,碳减排80%,已在多家企业应用,并入围“原材料工业20大低碳技术”。二是建设绿色升级改造项目,推动稀土产业“向新逐绿”发展。三是加快产业协同。联合开展绿色技术研发和攻关项目,共享研发成果和经验,制定绿色低碳标准和规范,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督。四是推动稀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坚持以市场和需求为导向开发高端产品,提高稀土产品附加值;加强数智化建设的前瞻性思考和全局化谋划,分层分类系统推动智能制造创新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打造“经济高质发展、资源高效利用、产业良性循环”的绿色稀土产业发展体系。 金铎:一是加强技术创新与应用。持续投入研发,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绿色低碳技术,并将研发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提升节能降碳整体效率。二是加强绿色环境权益的开发与管理。积极抓住机遇,推动环保业务与绿色环境权益的协同发展,把碳减排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三是促进固废资源化利用。通过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深入推进循环再利用、深度资源化,从“外部成本业务”转型为“价值创造型业务”,挖掘固废资源化的产品利用价值与碳减排潜力。四是积极延伸产业链条。利用已有的业务布局,积极在绿色低碳领域探索新的业务发展方向,如资源回收利用、环保服务的前移等。 薛涛:首先,跳出环保看环保,比如从工业制造业角度看环保,从化工、冶金等的生产工艺全过程来看环保,将一部分适宜的“无害化”转为“资源化”,将末端治理改为全过程伴随,甚至开发出某种新技术来实现环保企业的蜕变升级。其次,数智技术总体都会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环保企业也要积极运用它。最后,环保企业可以关注其下游客户的集群现象,有的放矢,关注某类工业产业转移或者升级的趋势,提前布局。 逐“绿”而行抢抓低碳新机遇 上海证券报: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企业面临哪些新机遇? 李毛:一是绿色低碳转型提速。新能源产业、节能产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有利于平煤神马集团加大风电、光伏、瓦斯发电等清洁电源开发力度,利用自身技术、人才、资源等优势,不断深化技术和升级服务,积极开拓内外部市场,做强做优节能产业。 二是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并进。近年来,平煤神马集团聚焦绿色低碳,大力倡导“环保不好、企业不保”的理念,积极搭建碳排放与碳资产管理、减碳技术研发、绿色低碳产业研究等专业化平台,加速推进绿电替代工程、盐穴价值再造。在全行业率先开展近零排放五年行动,环境治理逐步实现从单一纠治到工程治理、过程减排、节能降耗、减碳扩绿系统施治的转变,连续3年上榜“中国企业碳中和贡献力50强”。 展望未来,平煤神马集团将坚定绿色低碳发展方向,在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上综合施策,在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上协同发力,加快资源利用高效化、生产过程低碳化、产业结构绿色化,实现绿色与发展互融、效益与生态共赢。 刘培勋:近年来,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迅速崛起,稀土业在迎来黄金发展期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北方稀土将牢牢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做好六方面工作:一是持续在工艺绿色化上发力,加强绿色高效新技术攻关,提升资源综合利用能力;二是持续在装备智能化上发力,加快智能化装备应用和研制,以新质生产力催生发展新动能;三是持续聚焦高端产品研发,开发适销新品、高端产品,推动稀土产品价值攀升;四是持续在科技创新上发力,强化稀土基础和应用研究,支撑产业转型升级;五是持续在依法合规经营上发力,守牢治企红线底线;六是持续共建企业发展良好生态,联合上下游企业,打造面向全国的稀土产品交易中心,努力成为行业健康高质量发展稳定器、压舱石。 金铎:一是加强绿色环境权益的开发与管理,将成熟的绿色技术应用于实际项目中,进一步提高绿色权益的经济价值。二是促进固废的资源化、能源化利用:除垃圾焚烧发电外,将积极利用焚烧项目的热源和区位优势,开拓管道供热和长距离移动供热,提供绿色蒸汽余热;继续利用餐厨垃圾产生的沼气制氢,为城市提供清洁的氢能。三是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利用在全国多个城服业务与固废处理业务的布局,探索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的技术创新、机制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四是提供综合环境服务,进一步为企业端提供工业危废管理、能源管理等服务,助力企业减污降碳。五是加大纵横一体化固废治理“瀚蓝模式”推广力度。 引导更多资源“向绿”“向低碳” 上海证券报:助力上市公司绿色低碳发展,金融机构能发挥哪些作用? 何昌福:通过加大对绿色低碳项目的投资力度,投资机构可以引导上市公司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同时,投资机构还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为上市公司提供融资方案设计、风险管理等全方位金融服务,降低企业转型过程中的融资成本和风险:一是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可以通过投资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碳捕捉与封存等前沿技术领域的初创企业和成熟企业,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二是提升ESG信息披露与治理水平,机构对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将推动上市公司更加重视ESG治理;三是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积极参与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推动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和发展,如参与绿色债券的发行和承销、设立绿色基金、开发ESG指数产品等;四是倡导绿色消费与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投资具有环保理念的品牌和产品、支持绿色公益活动等方式,提升公众对绿色低碳发展的认识和关注度。 徐欣:资产管理机构对绿色低碳投资标准体系的完善,可以从投资目标、投资策略、产品设计、信息披露及尽责管理等方面入手。譬如,资产管理机构可以通过制定环境议题优先事项、定期沟通机制等,将投资决策与尽责管理过程有机结合,推动上市公司设定绿色低碳发展目标,跟踪具体实施情况,从而实现绿色低碳投资的整体目标。 刘一锋:作为专业的资产管理机构,我们希望投资者能从ESG投资中真正受益,也希望能陪伴优秀的企业可持续发展。从投资视角出发,ESG投资理念将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等非财务因素纳入投资决策,以更全面的视角评估投资标的,而优秀的ESG表现有助于降低企业风险、提高经营效率并在长期维度创造投资价值。此外,ESG投资是面向未来的投资,随着ESG理念的深入,ESG投资的资金引导作用凸显,为更多企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良的融资环境。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24-09-06
七种低碳行为有了衡量标尺出行、外卖数据可精准核算碳排量 乘坐公交、地铁,点一次不需要餐具的外卖,到底能减少多少碳排放量?9月2日,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第二批碳普惠方法学,共计7个方法学,涵盖公共汽车、轨道交通、共享单车、汽车合乘、新能源汽车等绿色出行方式,以及外卖场景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和闲置二手手机交易等低碳消费行为,为衡量公众出行和消费领域的碳减排量提供了“标尺”。 据悉,武汉碳普惠综合服务平台“武碳江湖”已与腾讯乘车码、滴滴、支付宝、美团、转转等互联网服务平台达成合作,将依据方法学,量化武汉市民的低碳行为,并赋予减排量价值,从而激发更多市民积极参与到碳普惠行动中来,让“武碳江湖”成为记录绿色生活、享受低碳权益的重要载体。 武汉碳普惠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树介绍,方法学详细要求相关互联网平台提供用户的出行数据,包括里程数、电量等,能精准计算用户单次出行所产生的减排量。与之前的通用计算方法相比,方法学的计算方式更精细化。 乘坐地铁,能获得170克减排量;每骑行1公里,获得40克减排量。在“武碳江湖”中,个人减排量按照克来计算,似乎很难累积到1吨二氧化碳量,再进入湖北碳市场交易。这该怎么办?值得一提的是,本批方法学创新性地提出了“平台归集”的概念。个人可以将累积的碳减排量卖给企业或平台,互联网服务平台可以给予个人相应优惠或权益。 刘树表示,这一机制的设立,既充分激发了公众的减排活力与潜力,又有效避免出现减排量泛滥的局面,是武汉市在深化碳普惠机制、探索美丽中国建设路径中的又一次重要尝试和突破。 来源:湖北日报 2024-09-05
CBAM过渡运行将满一年 绿色贸易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 今年10月1日,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过渡期即将运行满一周年。近日,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透露,由该中心承建的国家级绿色贸易公共服务平台即将上线运行,为国内外贸企业了解掌握欧盟CBAM等一系列国外法规,和应对相关法规给贸易带来的影响提供指导与服务。 欧盟碳市场起步较早,近几年产生了内部产业为规避高额控排成本“离家出走”的现象,引发“碳泄漏”。而作为欧盟碳市场运行的“补丁”,CBAM通过对特定碳密集进口产品增收费用的方式,拉平境内外产品为碳排放所支付的绿色成本,故也被称为“碳关税”。 欧盟碳关税对湖北外贸影响几何? 过渡期内,国内水泥、电力、化肥、钢铁、铝和氢气等行业制造出口商仅需向欧盟进口商提交产品碳排放量等涉碳信息,2026年1月1日CBAM正式实施后,开始实际承担“碳关税”。 额外的贸易成本或将削弱我国产品在欧盟市场的竞争力,根据CBAM的具体实施进度和规则,覆盖行业将逐步扩大,所支付的边境调节费用也会上升。长远来看,对贸易投资往来、国内碳市场体系建设甚至国际绿色贸易领域规则制定都将产生巨大影响。 海关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湖北省对欧盟出口总值为563.1亿元人民币,CBAM覆盖产品出口虽然仅占4.1%,但其中91%都是来自钢铁产品。有业内人士分析,CBAM进入正式实施阶段后,每吨钢铁相关制品出口至欧盟的成本将提高约25%—30%,可以理解为钢铁产品的“碳关税”高达30%。 湖北钢铁制造龙头企业大冶特钢每年出口欧盟的钢材占公司总出口额约27%。公司相关负责人说:“现在欧盟的客户要求我们在每一份合同里提供碳排放数据,涉及很多产线和工艺,并且规则也经常改变。”虽然目前CBAM没有带来实质性的关税成本,但客户普遍的减碳要求对企业海外市场已经产生了影响;同时,在先进节能技术引进、超低排放改造和碳管理体系建设上,企业的花费很大,拉高了生产成本。 湖北绿色贸易发展机遇在哪? 今年4月,全国碳交易市场价格首次突破百元关口。就CBAM意在“拉平产品在欧盟内外所支付碳价的差额”这一意图来看,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李威认为,中国碳市场的稳定运行为控排企业提升国际绿色竞争力带来利好。同时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重点排放行业将被纳入全国碳市场,也能帮助相关行业提升国际贸易环节中的“碳本领”。 “随着碳价的上涨和相关制度的完善,中国碳市场与国际逐步接轨,将一定程度上降低绿色贸易壁垒带来的负面影响。”国际排放贸易协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Dirk Forrister在出席7月于武汉举办的全国碳市场大会时表示,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的责任,各国对低碳产品的需求都在增加,中国向世界市场推出的产品越环保越好。 李威表示,国际上“绿色规则网”织密织大,国家级绿色贸易公共服务平台的上线将为企业了解“双碳”政策体系、掌握国际绿色贸易规则最新动态提供支撑,助力产业绿色升级和贸易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2024-09-03
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有益探索   湖北黄石大冶湖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厂房屋顶成片光伏电池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周 巍摄 全国碳市场是我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和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也是我国碳定价的主体机制。 近日在湖北武汉发布的《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显示,全国碳市场推进行业减排效果逐步显现。其中,湖北碳市场交易量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自启动碳交易试点建设以来,湖北在制度设计、配额分配、数据质量等方面积累了多项先进经验,被全国碳市场采用。 日前,《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在武汉发布。报告显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于2021年7月启动上线交易,现纳入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的40%以上,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市场。 在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湖北作为全国9个地方试点碳交易市场之一以及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所在地,作出了哪些探索和努力?又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经济“含新量”高了 二氧化碳作为最主要的温室气体,被认为是遏制气候变暖的突破点。1997年,《京都议定书》以联合承诺的形式首次提出碳交易概念。从此,二氧化碳有了“身价”,碳排放权成为一种商品,碳交易成为全球推动温室气体减排的市场化手段。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其中,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以下简称“中碳登”),负责全国碳市场的确权登记、交易结算、分配履约等业务。 今年8月21日,记者来到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中北路中碳登大厦的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大厅采访,红绿交错的K线图占据了一整面墙,显示着湖北碳市场的行情。大屏显示,在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内,碳配额的交易价格最高点是每吨62.29元;在第二个履约周期内,碳配额的交易价格最高点是每吨82.79元;今年4月24日,碳配额的交易价格已突破每吨100元。 “碳配额价格越高,意味着被纳入碳市场中的企业履约成本也越高。我们通过市场化手段,倒逼能耗大户降低排放。”中碳登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朱国辉告诉记者,中碳登现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安全稳定性能领先的注册登记结算系统,服务全国2557家企业,累计清结算规模突破550亿元,居全球首位,是全国碳市场名副其实的底层数据库。 朱国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经过两个履约周期后,2023年全国单位火力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8年下降2.38%,排放强度下降 8.78%,有效落实了企业减碳履约的社会责任。碳排放成果在非化石能源占比上也得到凸显。目前,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已达17.7%,今年预计达20%。 作为全国首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机构,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也晒出成绩单:截至今年7月底,湖北碳市场累计交易量达4.05亿吨,逾全国四成,居全国首位;总交易额逾98.4亿元,稳居全国首位。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总经理何昌福告诉记者,湖北已基本建成制度健全、主体明晰、交易规范、监管严格的区域碳市场,许多企业通过这种积极减排实现了自身收益大幅增加。 中国能建葛洲坝水泥公司是众多受益企业之一。进入湖北碳市场交易的第一年,这家公司花费3000多万元购买碳配额。“肉痛”之后,他们下决心要实现节能减排。葛洲坝水泥碳资产管理处处长夏枫介绍,2014年以来,企业通过建立生产指挥中心、能源在线管理系统、回转窑协同处置生产线、各类永磁节能电机和风机等,极大降低了化石能源的消耗。 截至2023年底,该企业单位熟料产品煤耗下降22.73%,电耗下降15.4%,碳排放强度下降10.14%。夏枫说,过去,他们每年要花费几百万元购买碳配额;现在也能将富余的碳配额卖给其他企业了。 做到“手有余粮”的不止这一家企业。去年,华新水泥旗下湖北省13窑线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漂浮物、污泥、危险废物等合计约220.6万吨,净减排二氧化碳约138万吨,在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同时,减少了垃圾填埋对土地的污染和占用,实现资源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双碳”目标下,“捕碳能手”成为香饽饽。8月19日,在武汉敢为科技有限公司密不透光的镀膜实验室内,研发人员正聚精会神开展滤光片镀膜实验。在细分市场领域,他们的工业级高精度光学气体传感器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15%。这个滤光片,是工业级高精度光学气体传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敢为科技总经理张俊龙说,有了它,能连续监测固定点位气体排放,利用光学手段,在短时间内完成气体特性获取与定量分析,精准摸清企业碳排放量。 悄然间,围绕碳排放,不仅撬动了设备制造大市场,还催生了一批新服务、新业态。 “碳市场吸引力太大了,我们迫不及待想落地武汉。”7月21日,北京耕天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宇表示,将与武汉碳交易市场深度绑定,总投资20亿元推广微藻碳减排治理项目。当天,在2024年中国碳市场大会·武汉市碳招商推介大会上,武汉共签约涉及碳市场交易的绿色项目51个,签约总金额达346亿元。 “一栋楼就是产业链,上下楼就是上下游。”武汉全力拥抱全国碳市场唯一登记结算系统(中碳登)落地的重大机遇,打造碳金融集聚区、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已有中碳科技、中国国检等58家国内外龙头企业、研究机构、组织入驻,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双碳”生态圈。 目前,全国乃至全球碳要素、碳市场的合作资源不断向武汉聚集,一个超千亿元级的碳产业正加速形成,成为推动湖北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引擎。 金融“含碳量”足了 建设碳市场,离不开碳金融创新。基于二氧化碳这一标的物,湖北已尝鲜多个金融产品,如碳质押贷款、碳回购等,品种和交易规模均在全国领先。 近日,兴业银行武汉分行成功落地湖北首笔产品碳足迹、企业碳排放强度双挂钩可持续发展贷款11.8亿元,贷款专项用于亿纬锂能子公司——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生产磷酸铁锂电池一期项目建设。“一句话,降碳就能降本。”兴业银行武汉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陈志伟告诉记者,若企业碳排放强度在《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报告》中较上年度下降幅度超过预设值,则可申请下调贷款利率;若生产的产品在取得的《产品碳足迹核查报告》中,明确每千瓦时单位产品碳足迹数值低于预设值,则可额外申请下调贷款利率。 亿纬锂能双碳工作部总监肖忠湘坦言,近年来我国的光伏、锂电池和新能源汽车出口不断增长,但喜中有忧的是,《欧盟新电池法案》加大了对电池行业的监管,碳足迹正成为出口的关键指标。此次绿色贷款项目将通过新建工厂、引进先进生产制造设备、打造世界级智慧低碳工厂等举措应对产品出口“新场景”。目前,亿纬锂能已累计减少约16万吨碳排放,未来将持续在关键领域进行技术降碳,加速实现碳中和目标。 作为全球最大的水电开发运营企业和中国领先的清洁能源集团,三峡集团虽然在湖北碳市场摸爬滚打近10年,但“求知欲”仍然很强。只要市场推出新的碳金融产品,他们都会去“尝鲜”。三峡集团近年来积极落实的一批水电、风电等绿色能源项目建设,都离不开金融支撑。其中,农业银行三峡分行积极创新服务方式,运用债券等工具对接该集团融资需求。 农业银行三峡分行投资银行业务中心总经理杨明华介绍,近年来,他们作为联席主承销商,成功为三峡集团发行四期绿色中期票据,其中两期为碳中和债券。据测算,债券募集资金所建绿色低碳项目中,二氧化碳减排157.17万吨,替代化石能源量77.19万吨标准煤,具有非常可观的碳减排效应。 十堰市郧阳区则利用本地丰富的橄榄产业资源,创新提出“预期碳汇收益权+”担保模式,构建起集林业碳汇确权、交易、还款于一体的碳汇金融闭环。2021年,湖北鑫榄源油橄榄科技有限公司获得全国首笔碳汇林业贷共计3000万元,后续全区累计获批碳汇贷4.3亿元。小小油橄榄,摇身一变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公司业务部负责人闵杨说,他们持续深耕碳市场,做好碳文章,投放首笔全国碳市场碳排放权质押贷款,率先与中碳登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逐步创建起农银碳服、融、投、链、营等“农银碳”产品体系,助力全国碳市场建设。不仅是绿色债券、碳汇林业贷,还创新可再生能源确权贷、合同能源贷款、排污权抵押贷等一系列环境权益融资产品和低碳项目融资产品,以金融力量守护好绿水青山。 绿色能源、碳排放配额、低息贷款,3种看似不相干的东西正被撮合成一股绳。 5月31日,在湖北电力交易中心,随着湖北43家企业签订共计2.86亿千瓦时绿电购买合同,湖北“电—碳—金融”三市场协同正式运行。“碳配额变贷款、贷款去买绿电、绿电抵扣碳排放”的循环成为常态。 湖北黄石超颖电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公用设备部部长刘明说,他们去年将6.8万吨碳配额抵押给银行,获批2300万元低息贷款,拿去买了4200万千瓦时绿电,不仅能减排二氧化碳,还能抵扣碳排放量,今年计划多买点绿电。 “3个市场在控制碳排放、助力绿色发展上有共同需求,这为它们协同运行提供了机会。”湖北电力交易中心董事长詹智民说,用电企业使用1兆瓦时绿电,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15.3千克,按当前碳价折算,约合人民币29元。新能源发电企业通过市场化绿电交易,可获得更多环境效益。银行在获得贷款利息的同时,还得到了优质客户。碳市场不仅获得碳配额冻结服务费,还激活了碳配额的金融属性,为扩大碳市场交易规模打下基础。 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金融研究处副处长邓晓说,湖北碳市场积极开展碳金融创新,已经形成“碳金融创新推动碳市场发展、碳市场发展促进碳金融创新”的互利共赢格局。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湖北绿色贷款余额1.41万亿元,同比增长26.1%。 生活“含绿量”多了 今年1月,我国成功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推动形成强制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互补衔接、互联互通的全国碳市场体系。普通人距离碳中和也越来越近了。 对于武汉碳普惠管理有限公司研发部负责人魏英而言,碳中和只有一根手指的距离:去便利店自备购物袋,获得5克碳减排量;坐一次地铁,获得170克碳减排量……动动手指,进入微信或支付宝“武碳江湖”小程序,这些碳减排量会立马汇入个人碳账户。不断积累的碳减排量,激发了参与低碳行动的成就感,她曾用这些碳减排量兑换乘车优惠券或购物券,并捐献碳减排量支持中碳登大厦打造碳中和楼宇。 自2023年6月5日上线以来,“武碳江湖”已吸引79万人次访问,累计个人碳减排量41吨——相当于1883棵树一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除了个人,中小微企业也可以通过碳普惠获益。该模式正在湖北推广,加快形成“一城一普惠”低碳生活平台网。 在武汉市江汉区北湖街道绿色繁荣社区,楼顶光伏、运动发电健身器、绿色零碳循环超市等逐步进入生活场景,带动更多居民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 绿色低碳园区也越来越多。炎炎夏日,走进武汉光谷金融港,偌大的园区里,几十栋办公大楼外墙上看不到一台电空调。武汉中电节能有限公司总经理钟凡带记者来到光谷金融港能源站,只见灰色与绿色的巨大管道错落有序、穿梭其中,室内洁净又敞亮。原来,该园区采用了区域集中供冷供热形式,夏季采用溴化锂蒸汽制冷+高效离心机制冷+冰蓄冷模式,冬季采用蒸汽供暖,蒸汽来自附近东湖燃机热电厂的余热。 记者注意到,数千平方米的能源站供应40万平方米的办公面积,但站内仅见几名工作人员的身影,怎么忙得过来?原来,这几个能源站共享一个“大脑”——OVU低碳云。在OVU低碳云深蓝色大屏幕上,各个能源站的日总供能量、用户总能耗、设备系统状态等数据一目了然。中电节能智能智控中心负责人王亦斌介绍,OVU低碳云已经在武汉光谷金融港、武汉光谷软件园、北辰光谷里等20个园区上线使用,每年减少碳排放约10万吨。 在孝感市大悟县新城镇红畈村,农户绿色电能全覆盖,屋顶布满光伏板,新能源汽车可在村头充电。这里,诞生了湖北首份村级碳核算报告,建成湖北省内首家村级风光储充电站,成为湖北首个“零碳”村。 “用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的经济增长,以全国第22位的能耗强度支撑了第7位的经济总量。”这是湖北交出的绿色发展答卷。 来源:经济日报 湖北黄石大冶湖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厂房屋顶成片光伏电池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周 巍摄 全国碳市场是我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和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也是我国碳定价的主体机制。 近日在湖北武汉发布的《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显示,全国碳市场推进行业减排效果逐步显现。其中,湖北碳市场交易量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自启动碳交易试点建设以来,湖北在制度设计、配额分配、数据质量等方面积累了多项先进经验,被全国碳市场采用。 日前,《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在武汉发布。报告显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于2021年7月启动上线交易,现纳入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的40%以上,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市场。 在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湖北作为全国9个地方试点碳交易市场之一以及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所在地,作出了哪些探索和努力?又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经济“含新量”高了 二氧化碳作为最主要的温室气体,被认为是遏制气候变暖的突破点。1997年,《京都议定书》以联合承诺的形式首次提出碳交易概念。从此,二氧化碳有了“身价”,碳排放权成为一种商品,碳交易成为全球推动温室气体减排的市场化手段。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其中,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以下简称“中碳登”),负责全国碳市场的确权登记、交易结算、分配履约等业务。 今年8月21日,记者来到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中北路中碳登大厦的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大厅采访,红绿交错的K线图占据了一整面墙,显示着湖北碳市场的行情。大屏显示,在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内,碳配额的交易价格最高点是每吨62.29元;在第二个履约周期内,碳配额的交易价格最高点是每吨82.79元;今年4月24日,碳配额的交易价格已突破每吨100元。 “碳配额价格越高,意味着被纳入碳市场中的企业履约成本也越高。我们通过市场化手段,倒逼能耗大户降低排放。”中碳登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朱国辉告诉记者,中碳登现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安全稳定性能领先的注册登记结算系统,服务全国2557家企业,累计清结算规模突破550亿元,居全球首位,是全国碳市场名副其实的底层数据库。 朱国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经过两个履约周期后,2023年全国单位火力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8年下降2.38%,排放强度下降 8.78%,有效落实了企业减碳履约的社会责任。碳排放成果在非化石能源占比上也得到凸显。目前,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已达17.7%,今年预计达20%。 作为全国首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机构,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也晒出成绩单:截至今年7月底,湖北碳市场累计交易量达4.05亿吨,逾全国四成,居全国首位;总交易额逾98.4亿元,稳居全国首位。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总经理何昌福告诉记者,湖北已基本建成制度健全、主体明晰、交易规范、监管严格的区域碳市场,许多企业通过这种积极减排实现了自身收益大幅增加。 中国能建葛洲坝水泥公司是众多受益企业之一。进入湖北碳市场交易的第一年,这家公司花费3000多万元购买碳配额。“肉痛”之后,他们下决心要实现节能减排。葛洲坝水泥碳资产管理处处长夏枫介绍,2014年以来,企业通过建立生产指挥中心、能源在线管理系统、回转窑协同处置生产线、各类永磁节能电机和风机等,极大降低了化石能源的消耗。 截至2023年底,该企业单位熟料产品煤耗下降22.73%,电耗下降15.4%,碳排放强度下降10.14%。夏枫说,过去,他们每年要花费几百万元购买碳配额;现在也能将富余的碳配额卖给其他企业了。 做到“手有余粮”的不止这一家企业。去年,华新水泥旗下湖北省13窑线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漂浮物、污泥、危险废物等合计约220.6万吨,净减排二氧化碳约138万吨,在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同时,减少了垃圾填埋对土地的污染和占用,实现资源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双碳”目标下,“捕碳能手”成为香饽饽。8月19日,在武汉敢为科技有限公司密不透光的镀膜实验室内,研发人员正聚精会神开展滤光片镀膜实验。在细分市场领域,他们的工业级高精度光学气体传感器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15%。这个滤光片,是工业级高精度光学气体传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敢为科技总经理张俊龙说,有了它,能连续监测固定点位气体排放,利用光学手段,在短时间内完成气体特性获取与定量分析,精准摸清企业碳排放量。 悄然间,围绕碳排放,不仅撬动了设备制造大市场,还催生了一批新服务、新业态。 “碳市场吸引力太大了,我们迫不及待想落地武汉。”7月21日,北京耕天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宇表示,将与武汉碳交易市场深度绑定,总投资20亿元推广微藻碳减排治理项目。当天,在2024年中国碳市场大会·武汉市碳招商推介大会上,武汉共签约涉及碳市场交易的绿色项目51个,签约总金额达346亿元。 “一栋楼就是产业链,上下楼就是上下游。”武汉全力拥抱全国碳市场唯一登记结算系统(中碳登)落地的重大机遇,打造碳金融集聚区、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已有中碳科技、中国国检等58家国内外龙头企业、研究机构、组织入驻,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双碳”生态圈。 目前,全国乃至全球碳要素、碳市场的合作资源不断向武汉聚集,一个超千亿元级的碳产业正加速形成,成为推动湖北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引擎。 金融“含碳量”足了 建设碳市场,离不开碳金融创新。基于二氧化碳这一标的物,湖北已尝鲜多个金融产品,如碳质押贷款、碳回购等,品种和交易规模均在全国领先。 近日,兴业银行武汉分行成功落地湖北首笔产品碳足迹、企业碳排放强度双挂钩可持续发展贷款11.8亿元,贷款专项用于亿纬锂能子公司——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生产磷酸铁锂电池一期项目建设。“一句话,降碳就能降本。”兴业银行武汉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陈志伟告诉记者,若企业碳排放强度在《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报告》中较上年度下降幅度超过预设值,则可申请下调贷款利率;若生产的产品在取得的《产品碳足迹核查报告》中,明确每千瓦时单位产品碳足迹数值低于预设值,则可额外申请下调贷款利率。 亿纬锂能双碳工作部总监肖忠湘坦言,近年来我国的光伏、锂电池和新能源汽车出口不断增长,但喜中有忧的是,《欧盟新电池法案》加大了对电池行业的监管,碳足迹正成为出口的关键指标。此次绿色贷款项目将通过新建工厂、引进先进生产制造设备、打造世界级智慧低碳工厂等举措应对产品出口“新场景”。目前,亿纬锂能已累计减少约16万吨碳排放,未来将持续在关键领域进行技术降碳,加速实现碳中和目标。 作为全球最大的水电开发运营企业和中国领先的清洁能源集团,三峡集团虽然在湖北碳市场摸爬滚打近10年,但“求知欲”仍然很强。只要市场推出新的碳金融产品,他们都会去“尝鲜”。三峡集团近年来积极落实的一批水电、风电等绿色能源项目建设,都离不开金融支撑。其中,农业银行三峡分行积极创新服务方式,运用债券等工具对接该集团融资需求。 农业银行三峡分行投资银行业务中心总经理杨明华介绍,近年来,他们作为联席主承销商,成功为三峡集团发行四期绿色中期票据,其中两期为碳中和债券。据测算,债券募集资金所建绿色低碳项目中,二氧化碳减排157.17万吨,替代化石能源量77.19万吨标准煤,具有非常可观的碳减排效应。 十堰市郧阳区则利用本地丰富的橄榄产业资源,创新提出“预期碳汇收益权+”担保模式,构建起集林业碳汇确权、交易、还款于一体的碳汇金融闭环。2021年,湖北鑫榄源油橄榄科技有限公司获得全国首笔碳汇林业贷共计3000万元,后续全区累计获批碳汇贷4.3亿元。小小油橄榄,摇身一变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公司业务部负责人闵杨说,他们持续深耕碳市场,做好碳文章,投放首笔全国碳市场碳排放权质押贷款,率先与中碳登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逐步创建起农银碳服、融、投、链、营等“农银碳”产品体系,助力全国碳市场建设。不仅是绿色债券、碳汇林业贷,还创新可再生能源确权贷、合同能源贷款、排污权抵押贷等一系列环境权益融资产品和低碳项目融资产品,以金融力量守护好绿水青山。 绿色能源、碳排放配额、低息贷款,3种看似不相干的东西正被撮合成一股绳。 5月31日,在湖北电力交易中心,随着湖北43家企业签订共计2.86亿千瓦时绿电购买合同,湖北“电—碳—金融”三市场协同正式运行。“碳配额变贷款、贷款去买绿电、绿电抵扣碳排放”的循环成为常态。 湖北黄石超颖电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公用设备部部长刘明说,他们去年将6.8万吨碳配额抵押给银行,获批2300万元低息贷款,拿去买了4200万千瓦时绿电,不仅能减排二氧化碳,还能抵扣碳排放量,今年计划多买点绿电。 “3个市场在控制碳排放、助力绿色发展上有共同需求,这为它们协同运行提供了机会。”湖北电力交易中心董事长詹智民说,用电企业使用1兆瓦时绿电,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15.3千克,按当前碳价折算,约合人民币29元。新能源发电企业通过市场化绿电交易,可获得更多环境效益。银行在获得贷款利息的同时,还得到了优质客户。碳市场不仅获得碳配额冻结服务费,还激活了碳配额的金融属性,为扩大碳市场交易规模打下基础。 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金融研究处副处长邓晓说,湖北碳市场积极开展碳金融创新,已经形成“碳金融创新推动碳市场发展、碳市场发展促进碳金融创新”的互利共赢格局。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湖北绿色贷款余额1.41万亿元,同比增长26.1%。 生活“含绿量”多了 今年1月,我国成功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推动形成强制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互补衔接、互联互通的全国碳市场体系。普通人距离碳中和也越来越近了。 对于武汉碳普惠管理有限公司研发部负责人魏英而言,碳中和只有一根手指的距离:去便利店自备购物袋,获得5克碳减排量;坐一次地铁,获得170克碳减排量……动动手指,进入微信或支付宝“武碳江湖”小程序,这些碳减排量会立马汇入个人碳账户。不断积累的碳减排量,激发了参与低碳行动的成就感,她曾用这些碳减排量兑换乘车优惠券或购物券,并捐献碳减排量支持中碳登大厦打造碳中和楼宇。 自2023年6月5日上线以来,“武碳江湖”已吸引79万人次访问,累计个人碳减排量41吨——相当于1883棵树一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除了个人,中小微企业也可以通过碳普惠获益。该模式正在湖北推广,加快形成“一城一普惠”低碳生活平台网。 在武汉市江汉区北湖街道绿色繁荣社区,楼顶光伏、运动发电健身器、绿色零碳循环超市等逐步进入生活场景,带动更多居民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 绿色低碳园区也越来越多。炎炎夏日,走进武汉光谷金融港,偌大的园区里,几十栋办公大楼外墙上看不到一台电空调。武汉中电节能有限公司总经理钟凡带记者来到光谷金融港能源站,只见灰色与绿色的巨大管道错落有序、穿梭其中,室内洁净又敞亮。原来,该园区采用了区域集中供冷供热形式,夏季采用溴化锂蒸汽制冷+高效离心机制冷+冰蓄冷模式,冬季采用蒸汽供暖,蒸汽来自附近东湖燃机热电厂的余热。 记者注意到,数千平方米的能源站供应40万平方米的办公面积,但站内仅见几名工作人员的身影,怎么忙得过来?原来,这几个能源站共享一个“大脑”——OVU低碳云。在OVU低碳云深蓝色大屏幕上,各个能源站的日总供能量、用户总能耗、设备系统状态等数据一目了然。中电节能智能智控中心负责人王亦斌介绍,OVU低碳云已经在武汉光谷金融港、武汉光谷软件园、北辰光谷里等20个园区上线使用,每年减少碳排放约10万吨。 在孝感市大悟县新城镇红畈村,农户绿色电能全覆盖,屋顶布满光伏板,新能源汽车可在村头充电。这里,诞生了湖北首份村级碳核算报告,建成湖北省内首家村级风光储充电站,成为湖北首个“零碳”村。 “用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的经济增长,以全国第22位的能耗强度支撑了第7位的经济总量。”这是湖北交出的绿色发展答卷。 来源:经济日报 2024-08-30
环境信息
查看更多
01/12 2024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发布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1月11日发布。 意见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意见要求,“十四五”深入攻坚,实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十五五”巩固拓展,实现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十六五”整体提升,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意见分为10章共33条,聚焦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路径、重点任务、重大政策提出细化举措,主要部署了以下重点任务: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样板、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全民行动、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等。 意见还从不同角度提出美丽中国建设的一揽子激励性政策举措,调动各方面共建共享美丽中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2/18 2023
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顺利闭幕   12月1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在阿联酋迪拜闭幕。中国出席COP28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出席闭幕式并发言,代表团高级顾问、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代表团高级顾问、外交部原副部长刘振民出席闭幕式。   大会达成“阿联酋共识”,就《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落实和治理事项通过了数十项决定,正式成立损失与损害基金,完成《巴黎协定》下首次全球盘点,达成全球适应目标框架、公正转型路径工作方案,向国际社会发出了强有力的积极信号,对于维护和落实《巴黎协定》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中方祝贺大会取得成功,强调应对气候变化必须雄心与务实兼备,《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的目标原则是全球气候进程的基石,呼吁发达国家切实承担责任和义务,率先大幅减排,加快能源转型,有效加强对发展中国家资金等支持力度,积极回应发展中国家关切。中国将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信守诺推动落实《巴黎协定》,推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与各方广泛开展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清洁美丽世界。
11/09 2023
“中国碳市场大会2023·上海”今天举行,陈吉宁致辞,黄润秋王忠林龚正共同启动大会     “中国碳市场大会2023·上海”今天(11月8日)举行。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致辞,并与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共同启动大会。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通过视频致辞。   加快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为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作出更大贡献      陈吉宁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习近平主席和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向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是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发展全国碳市场,是以市场机制推动温室气体减排的重大制度创新,按照国家部署,上海牵头承担了全国碳市场交易系统建设运维的重要职责。我们将认真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要求,加快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为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作出更大贡献。以数据质量管理为重点,加快完善碳市场运行管理的各项基础性制度,着力健全市场风险防控体系,稳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积极开展业务创新,推动各类主体参与,更好激发市场活力。持续深化绿色金融创新,完善绿色评价认证体系和绿色效益核算方法,为产业发展提供多样化绿色投融资支持。积极参与相关领域国际标准制定,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加快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改造,推动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建设,全面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引导广大市民从垃圾分类、“光盘行动”等身边小事做起,加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使绿色成为最动人的底色、最温暖的亮色,为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中国将尽快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全力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将其建设成为指引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引导绿色低碳资金、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有效市场      黄润秋指出,近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坚决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突出成效。中国自2021年启动全球覆盖温室气体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来,全国碳市场运行平稳,有效发挥了市场机制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下一步,中国将尽快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全力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将其建设成为指引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引导绿色低碳资金、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有效市场。中方愿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强对话合作,并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应对全球环境与气候挑战,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推动生态高颜值、生产高价值、生活高品质互促共进,与各界共同谱写碳市场建设发展新篇章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共同启动大会   王忠林指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充分彰显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国担当,对于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产业加速提档升级、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湖北作为全国首批碳交易试点省份和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所在地,将坚定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完善中碳登平台功能、提升碳市场服务水平、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打造全球碳交易注册登记中心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碳市场中心、碳金融中心,推动生态高颜值、生产高价值、生活高品质互促共进,与各界共同谱写碳市场建设发展新篇章。   共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      解振华指出,中国正在积极落实习近平主席对外宣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最大努力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国坚持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基本定位,稳中求进推进制度体系、基础设施、数据管理和能力建设等工作,充分发挥碳市场的激励约束作用,优化配置碳排放资源,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中国愿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共同推动通过市场机制低成本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共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上海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李政,湖北省副省长张文彤,中国工程院院士黄震、王金南、贺克斌,中国宝武总经理侯安贵等出席。上海市副市长刘多主持开幕式。   来自相关国家、国际机构代表,各省区市政府部门代表,国内外碳市场交易机构、企业、碳市场第三方机构、金融机构代表,高校、科研院所碳领域相关专家学者参加。      本次大会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湖北省人民政府和生态环境部联合举办,以“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主题,全面展示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成效,打造应对气候变化国际交流合作“新名片”,彰显我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大会另设三个分会场,围绕市场机制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积极作用、企业减排与低碳转型、碳市场与气候投融资等主题开展讨论,促进行业交流、深化国际合作。   
09/26 2023
生态环境部与国家统计局签署关于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合作框架协议 9月25日,生态环境部与国家统计局在京签署关于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合作框架协议。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出席协议签署仪式并讲话。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蔺涛代表双方签署协议。 黄润秋首先代表生态环境部感谢国家统计局长期以来给予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大力支持。他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做好相关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长期以来,双方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碳排放统计核算等领域开展了良好合作,取得显著成效。他表示,本次双方签署协议,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对统筹做好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今后要抓好协议的贯彻落实,不断完善合作机制,加强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建设,提升碳排放基础统计的科学性、准确性、全面性和时效性,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康义对生态环境部长期以来对统计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签署协议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有力举措,也是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长期以来,两部门在应对气候变化统计、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务实合作,取得了良好效果。下一步,国家统计局将积极落实各项合作事宜,拓展合作领域,与生态环境部共同推进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建设,不断提升我国碳排放统计核算对内基础支撑能力和对外履约透明度,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统计支撑。 根据协议,双方将重点围绕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建设、夯实碳排放强度等碳排放统计核算基础数据、提升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支撑。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气候司、气候中心主要负责同志,国家统计局办公室、能源司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协议签署仪式。
09/26 2023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会见新加坡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部长傅海燕 9月26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京会见新加坡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部长傅海燕。双方围绕固体废物管理与循环利用、塑料污染治理、核与辐射安全、双边环境合作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 黄润秋回顾了中国与新加坡在环境与发展领域开展的良好合作,感谢新方长期以来对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介绍了新时代以来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他表示,中新两国环境部门长期保持友好合作关系,就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绿色“一带一路”等持续开展政策对话和技术交流,在地区和国际层面发挥了示范效应,中方愿与新方继续深化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领域交流互鉴,共同为区域和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傅海燕介绍了新加坡在发展清洁能源、塑料污染治理等领域的工作进展,赞赏中方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所作贡献,期待与中方进一步在绿色低碳发展领域加强合作。
09/26 2023
第九次中欧环境政策部长对话会召开 9月25日,第九次中欧环境政策部长对话会在京召开。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与欧盟委员会环境、海洋与渔业委员维尔吉尼尤思·辛克维丘斯共同出席对话会。 双方一致认为,在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机制的战略指引下,中欧环境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双方就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推动“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昆蒙框架”)落实,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最新进展,海洋垃圾和塑料污染治理、化学品管理以及加强务实对话与合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黄润秋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时代以来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今年以来,中欧领导人互动频繁,达成广泛共识,为深化中欧相关领域合作指明了方向。中欧环境合作领域广泛、成效显著,一直是中欧合作的重点和亮点,为推进中欧乃至全球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今年是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要落实好中欧领导人共识,深化中欧绿色伙伴关系。希望双方更好发挥中欧环境政策部长对话机制作用,为中欧环境合作以及中欧关系健康发展增添新动力、打造新增长点;加强重点领域政策和技术沟通交流,促进优势互补,不断深化和拓展中欧环境务实合作;积极调动各方力量,搭建多主体交流平台,充分发挥中欧环境政策研究中心等智库作用,积极营造中欧环境合作良好氛围;发挥地方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中欧地方合作,探索建立中欧地方绿色低碳合作基地。 辛克维丘斯高度赞赏中国作为主席国在推动达成“昆蒙框架”上所展现的领导力,强调中欧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具有全球影响力。欧洲绿色新政是欧盟绿色转型的核心,旨在打造具有韧性的经济体。欧方愿与中方共同积极推动“昆蒙框架”的有效全面实施,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垃圾和塑料污染治理、固体废物和化学品管理等领域开展深入务实合作,共同为推动全球环境治理贡献力量。 会后,黄润秋与辛克维丘斯共同签署了第九次中欧环境政策部长对话会纪要。
09/26 2023
生态环境部召开部常务会议 9月25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研究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审议并原则通过《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以下简称《生物多样性计划》)、《〈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国家实施计划(2023年增补版)(送审稿)》(以下简称《实施计划》)、4项监督管理技术指南以及9项生态环境监测标准。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关于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督查调研情况的汇报,对做好下一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部门职责,认真研究督查调研收集到的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意见建议,结合对明年工作的谋划统筹考虑,加快推进相关政策出台和工作落实,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优化、倒逼作用,为进一步巩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态势贡献力量。 会议强调,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党的二十大、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对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作出了系统部署。《生物多样性计划》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密衔接“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昆蒙框架”),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全面推进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以制定实施《生物多样性计划》为抓手,全面推进我国生物多样性治理进程,大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分享,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和管理水平,在国家层面落实好“昆蒙框架”,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贡献中国经验、中国智慧。 会议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际公约履约工作。编制《实施计划》既是公约履约的刚性要求,也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决定的重要举措,对于防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风险,落实履约要求,展现我负责任大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要做好部门间协调沟通,按程序报批印发实施。要做好履约政策解读,及时将新增履约工作任务纳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以及环评审批、履约监测、执法监督、宣传教育等日常工作中,强化履约成效评估监测,确保《实施计划》各项任务要求落实落地。 会议强调,加强和规范排污口监督管理,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部署。《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制定排污口监督管理规定及技术规范。《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技术指南 名词术语》《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技术指南 排污口分类》《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技术指南 溯源总则》《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技术指南 信息采集与交换》等4项监督管理技术指南,是落实《实施意见》要求、构建“1+N”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体系的重要技术文件,对提升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指导各地开展排污口分类、溯源及信息采集与交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要全面做好宣贯解读和培训指导等工作,确保监督管理技术指南落地实施,推动《实施意见》各项目标任务按期保质保量完成。 会议指出,监测标准是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依据,在规范生态环境监测活动、提高监测数据准确性和可比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土壤和沉积物 19种金属元素总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水质 氨氮的测定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水质 总氮的测定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水质 硫化物的测定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固定污染源废气 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环境空气和废气 6种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区域环境空气臭氧自动监测质量评估技术要求》《环境空气监测臭氧传递标准校准技术规范》《生态遥感地面观测与验证技术导则》等9项生态环境监测标准对支撑相关生态环境质量标准、风险管控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服务生态环境监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要持续优化监测标准管理,加强宣贯解读,多渠道、全方位做好人员培训与技术指导,严格监督监测标准实施,提升监测工作规范化水平,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全面,切实发挥监测标准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赵英民、郭芳,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生态环境部纪检监察组组长廖西元,核安全总工程师田为勇出席会议。 驻部纪检监察组负责同志,机关各部门,应急中心、机关服务中心、信息中心主要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09/25 2023
全面落实美丽中国建设重大部署 不断开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 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 孙金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重大战略部署。生态环境部党组站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大会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结合实际作出系列工作部署,部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在认识和把握巨大成就中感受了真理伟力,在认识和把握形势挑战中坚定了信心决心,在认识和把握使命任务中增强了责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必须把抓落实摆上重要位置,做到落实、落实、再落实”。当前,美丽中国蓝图已经绘就,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抓好落实。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进一步聚焦美丽中国建设重大部署,谋实策、出实招、求实效,持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走深走实,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地见效。 一、在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扛起美丽中国建设政治责任上抓好落实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这些成就的取得,最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和系统工程。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高扬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旗帜,从根本上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自觉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大会精神,从中找方向、找方法、找思维、找遵循,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要建立健全美丽中国建设的实施体系和推进落实机制,组织开展美丽中国建设成效考核,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深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推动形成建设美丽中国的强大合力。 二、在始终不渝保持战略定力,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上抓好落实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不仅关系经济发展质量,而且攸关每个人的生活品质。新时代以来,我们以猛药祛疴、重典治乱的坚强决心和有力举措,集中力量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我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居高位,环保历史欠账尚未还清,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同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相比,都还有较大差距。必须坚决克服“差不多”的心态,喘口气、松松劲、歇歇脚的想法,还有畏难情绪和“躺平”思想,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更高标准打几个漂亮的标志性战役”。这个标准,就是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更高标准,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更高标准,就是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更高标准。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严格环境执法监管,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要进一步强化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创造性谋划具体举措,不断破解深层次矛盾问题和实践难题。 三、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上抓好落实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绿色成为普遍形态的发展。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高质量发展可以为高水平保护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和条件。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在绿色转型中推动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考题。 新征程上,我们要自觉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要加强生态环境源头预防,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大力培育绿色经济增长点,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和美丽中国先行区,通过高水平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要统筹发展与安全,严密防控生态环境风险,切实维护生态安全,确保核与辐射安全,保障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 四、在坚定不移贯彻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方针,着力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上抓好落实 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新时代以来,我们推进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完善生态环保法律制度体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显著提高。同时,我们也看到,当前深入打好 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触及的矛盾越来越深、工作要求越来越高,有大量改革发展难题、矛盾问题需要破解。必须统筹各领域资源,汇聚各方面力量,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着力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基础支撑和有力保障。 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牢牢把握和贯彻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方针,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提高生态环保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要深化制度改革,统筹抓好重大改革任务的推进落实、调研指导和跟踪问效,不断健全与美丽中国目标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法治体系。要深化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切实提升基层生态环境部门履职能力。要深化市场改革,加强环保信用监管体系、碳市场建设,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要深化科技改革,打造高水平生态环境科技人才队伍,加强生态环境领域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以信息化驱动环境治理方式变革。要深化政策改革,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推动多层次多领域政策创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激发不同利益主体内生动力。 五、在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上抓好落实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今年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来,生态环境部系统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紧密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际,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各项工作,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新征程上,我们要不断巩固深化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努力建设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的生态环境保护队伍,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各级领导干部是抓落实的关键,要挺膺担当、真抓实干,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一项任务一项任务、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到位。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生态环境部系统党员干部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及时填知识空白、补能力短板、强经验弱项,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事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要增强斗争精神,始终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和旺盛饱满的精神状态,知重负重、知难克难、知责担责,扎实推动各项目标任务措施落地见效。要大兴务实之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美丽中国蓝图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09/25 2023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生态环境部部长 黄润秋 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今年7月,党中央时隔五年再次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必须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一、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进一步创新、丰富和发展,为新征程提供了根本遵循。 “四个重大转变”全面总结了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四个重大转变”源于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实践,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贯通、国内与国际相关联的视角,全面总结和系统展示了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是新时代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成果的高度凝练,充分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必须坚定信心决心,继续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五个重大关系”创造性丰富发展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五个重大关系”既是实践总结也是理论概括,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充满着精辟的道理学理哲理,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智慧光芒,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新创造、新发展、新成果的集中体现,标志着我们党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必须牢牢把握其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六项重大任务”系统部署了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这是瞄准未来5年和到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安排,也是对党的二十大重大部署的深化实化。必须认真对标对表,在全面把握、狠抓落实上下功夫,推动美丽中国建设一步步变为现实。 “一项重大要求”强调了坚持和加强党对美丽中国建设的全面领导。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深刻阐明了党的领导的极端重要性。新时代的伟大实践证明,党的领导是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应对一切风险挑战、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根本所在。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切实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二、深刻把握新形势新挑战,切实增强美丽中国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必须深刻把握新形势,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在建设美丽中国新征程上不断展现新作为。 从绿色高质量发展看。十年来,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超过6%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4%,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可再生能源装机历史性超过煤电装机容量,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都稳居世界第一。但是当前我国绿色发展水平整体还不够高、基础还比较薄弱,产业结构高耗能、高碳排放特征依然明显,盲目上马“两高一低”项目的现象仍然存在。必须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从污染防治攻坚看。十年来,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历史性下降到29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6.5%,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全国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7.9%,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但是生态环境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尚未到来,大气仍未摆脱“气象影响型”,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统筹治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必须正确处理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从生态保护修复看。十年来,我国累计造林10.2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4.02%,人工造林占全球的四分之一。实施44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超过30%,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稳中有升。但是我国生态本底脆弱,生态系统质量总体水平仍较低,“填湿地、造水景、插棍子”等生态修复中的形式主义问题仍时有发生。必须正确处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 从制度法治看。十年来,我国制修订30余部相关法律法规,形成“1+N+4”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体系。较真碰硬开展两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成为推动地方党委和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硬招实招。但是调研发现,有的地方生态环境监管流于表面、监管不到位,有的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存在不正常运行污染治理设施、超标排放、监测数据造假等问题。必须正确处理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激发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 从全球环境治理看。十年来,我国推动《巴黎协定》达成生效实施,作出碳达峰碳中和庄严承诺。作为主席国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推动达成“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全球 环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但是当前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政治化趋势增强,部分西方国家打气候牌、出台碳关税等政策,向发展中国家转嫁减排责任。必须正确处理“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立足实际国情,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争取战略主动和于我有利的国际环境。 三、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蓝图已绘就,关键在落实。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根本遵循,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大会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努力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 一是加强美丽中国建设顶层设计。推动出台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文件,建立健全美丽中国建设的实施体系、落实机制,加强调度推进和跟踪评估。深入谋划和开展美丽中国建设成效考核,做好与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有序衔接。 二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出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计划,推动污染防治在重点区域、重要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以更高标准打几个漂亮的标志性战役。 三是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出台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制定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实施方案,修订《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落实《关于进一步优化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完善环评管理服务制度体系。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 四是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加强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常态化监管。推动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加快出台实施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 五是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建立常态化管控生态环境风险长效机制。加强“一废一库一品一重”等重点领域环境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推动危险废物“1+6+20”重大工程建设和尾矿库分类分级环境监管,实现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和信息化追溯。严格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确保万无一失。 六是加快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相关法律法规制修订,深化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发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利剑作用,适时启动第三轮督察。深化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确保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研究制定美丽中国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
09/25 2023
中国—巴基斯坦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物资援助项目谅解备忘录在京签署 近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与巴基斯坦驻华大使莫因·哈克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与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计划发展和特别倡议部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物资援助的谅解备忘录》。 中国—巴基斯坦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物资援助项目是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南南合作“十百千”倡议和“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计划的具体举措。为进一步推动巴基斯坦绿色低碳发展,提升其极端气候灾害的预警能力,根据此次双方签署的合作谅解备忘录,中方将向巴方援助5000套户用光伏发电系统、1套综合一体化气候变化监测与应用系统设备、5套智能气象地面观测站、1套综合云端灾害风险预警支持系统,并实施能力建设培训项目,为巴基斯坦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提供支持。 此前中国已向巴援助7000套户用光伏发电系统,有效改善了瓜达尔地区贫困家庭用电照明的民生问题,积极推动了中巴经济走廊绿色低碳发展。截至目前,中国已与39个发展中国家签署47份合作文件,累计支持发展中国家超过12亿元人民币,培训近2300名相关人员,为相关国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切实帮助,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高度认可和一致好评。
09/26 2023
致敬“2022最美基层环保人”宣传活动在京举行 9月24日,致敬“2022最美基层环保人”宣传活动在京举行。旨在学习宣传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展现基层一线生态环保铁军风采。 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水清滩净、鱼鸥翔集的美丽中国正一步步变为现实。中国环境报社、中国环境网向全社会发起“寻找最美基层环保人”活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鼓舞生态环保人勇挑重担共建美丽中国。 活动启动以来,全国各地生态环境部门共推荐了270名候选人。经评议最终确定10位入选者,他们分别是四川省成都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龙泉驿支队曾秀琼、湖南省张家界市生态环境局桑植分局熊社教、山东省威海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葛福玲、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监测总站阿拉善分站达来、上海市金山区生态环境宣传与信息管理中心蒋轶婷、重庆市永川区辐放射及危险废物服务站薛尽东、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生态环境监测站彭晓云、浙江省嘉兴市生态环境局桐乡分局周正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阿依古丽·玉山及北京市丰台区生态环境局鲁斌。 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郭芳出席活动,并与10名“最美基层环保人”座谈交流。生态环境部相关司局、相关省市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同志参加活动。此次宣传活动由中国环境报社、中国环境网主办。
09/25 2023
牢记使命 抓住重点 奋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部党组学习贯彻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读书班集体研学发言摘登 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 坚决扛起美丽中国建设的政治责任 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翟青 这次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史上具有重大里程碑式意义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征程上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一、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实践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四个重大转变”,创造性提出了新征程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六项重大任务”。其中,“四个重大转变”既是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巨大成就的全面总结,又是对新时代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成果的高度凝练。“五个重大关系”既是“怎么看”的认识论,又是“怎么干”的方法论,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是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六项重大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瞄准未来5年和到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安排。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掌握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道理学理哲理,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 二、坚决扛起美丽中国建设的政治责任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以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确保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如期实现。 一是坚持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最大制度优势,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正确政绩观,全面压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二是深入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在抓好前两轮督察问题整改的同时,积极推进第三轮督察工作,把严的基调和问题导向贯穿始终,压紧压实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推动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三是大力推进“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设。坚持以美丽河湖和美丽海湾建设为主线,推动河湖海湾生态环境保护从污染治理为主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协同治理转变,从单要素质量改善向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善转变,从主要关注指标变化向更加注重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转变。四是不断推动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取得新成效。持续优化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对恶意环境违法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依法依规严厉打击。同时,充分发挥正面清单制度的引领作用,与环保信用评价等制度充分衔接,引导更多企业绿色经营,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五是筑牢美丽中国建设的生态安全根基。更加有力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时刻保持高度警觉,坚持预防为主,强化重点领域环境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将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扎实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 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赵英民 一、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保卫战是攻坚战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环境空气质量从污染程度、健康影响和公众感官而言,都是细颗粒物(PM2.5)重于臭氧(O3),全国90%以上的重污染天是由PM2.5导致(扣除沙尘影响),O3超标是影响优良天数比率的最主要因素,但导致的污染以轻度为主。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重点应坚持以降低PM2.5浓度作为主线,大力推进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减排,协同控制PM2.5和O3污染。 二、扎实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创新,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要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一是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延伸至中小城市、各类产业园区,拓展到能源、工业、交通运输等更多领域,开展路径、技术、政策、机制等优化创新。二是进一步发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标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的要求,完善法律法规政策,加强数据质量管理,积极推进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尽早启动全国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三、切实维护生态安全,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底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障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要从维护国家总体安全、促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认识和加强生态安全工作。一是健全生态安全监测预警体系,提升生态安全保障能力。二是推进生态安全风险排查,加强影响分析和形势研判。三是深入开展重大专题研究,找准关键问题、根本原因和对策建议。 四、展现大国担当,引领全球环境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是做好全球环境治理的引领者。深度参与全球气候变化等公约谈判及规则制定。履行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主席国职责,推动落实“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二是维护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坚定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治理体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维护好国家利益。三是为建设清洁美丽世界做出中国贡献。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务实开展绿色能源、交通等重点领域合作。深入开展环境与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 五、强化法治科技支撑,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各领域资源,汇聚各方面力量,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一是着力加强生态环境科技支撑。结合科技体制改革,加强机构人员力量,强化生态环境领域科技,推动解决气候变化影响、新污染物治理等领域问题。二是强化法治保障。推动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修订,尽早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三是完善标准体系。持续优化完善国家环境标准体系,大力推动地方标准发展,开展环境基准研究。 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 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郭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把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是坚持“两个结合”、创新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崭新篇章。 一是深入学习宣贯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坚决扛起美丽中国建设的政治责任。生态文明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国之大者”,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要坚持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深刻认识和把握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深刻把握“五个重大关系”,抓好“六项重大任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总书记指明的路线图变成施工图,持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坚持系统思维,抓牢重点、扭住裉节,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工作提升,以更高标准打几个漂亮的标志性战役;同时统筹兼顾、科学摆布,在产业能源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多个目标中找准工作切入点、发力点和平衡点,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努力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多赢。要坚持底线思维,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时刻保持高度警觉,严密防控环境风险,重点推动危险废物“1+6+20”重大工程建设和尾矿库分类分级环境监管,加快实现危险废物全过程监控和信息化追溯,促进筑牢美丽中国建设的生态根基。 二是久久为功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加强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坚持“控增量、减存量”,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处理好长期累积的土壤和地下水严重污染问题。聚焦突出短板,认真落实总书记关于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重要批示精神,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以“无废城市”建设为抓手,探索实现绿色低碳的现代化城市发展之路。深化巩固禁止洋垃圾入境工作。推动落实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督促长江流域塑料污染管控能力提升。开展长江经济带尾矿库污染治理“回头看”和黄河流域尾矿库综合治理。持续推进“锰三角”地区污染治理。 三是坚定不移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厚植美丽中国建设的绿色底色。胸怀“国之大者”,把贯彻党中央精神体现到推进重大战略的实践中去。完善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持续深化环评改革,进一步完善全国环评申报和审批系统,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加强对基层环评审批指导,健全环保信用评价制度,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生态文化,加强典型示范引领,推进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让绿色低碳成风化俗。讲好中国生态文明故事,依托“一带一路”重大工程,积极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沿线国家广泛凝聚生态文明共识,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探索建立一批生态文学创作基地,促进新时代生态文学繁荣发展,为持续深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深刻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大要求 全力服务保障美丽中国建设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生态环境部纪检监察组组长、部党组成员 廖西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一重大要求,既是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基本经验和根本保证,也是奋进新征程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 一、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经验和根本保证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从战略全局高度谋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二、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坚决扛起美丽中国建设的政治责任 奋进新征程,要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领导,时刻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推动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落地见效,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要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领导,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引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自觉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要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领导,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打造生态环保铁军。 三、忠诚履行派驻监督职责,推动大会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一是做深政治监督,推动高质量贯彻落实。聚焦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强化政治监督,落实落细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要求,督促把总书记提出的新思想新战略,转化为路线图施工图。紧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等重要行动强化监督,切实推动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二是严肃执纪问责,为生态文明建设清障护航。要敢于说“不”。把办案作为最有效的监督,强化问题线索核查,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决查处腐败等问题。督促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建立完善制度机制,实现长效治理。要善于说“行”。强化政策策略运用,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旗帜鲜明为干事创业者撑腰鼓劲,激发党员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三是增强思想自觉,切实抓好自身学习贯彻。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不断深化思想认识,准确理解把握其核心要义和战略考量,把准监督方向。把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履行好派驻监督职责结合起来,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努力成为纪检监察和生态环保两方面的专家,以高质量监督促进高水平保护。 深入学习贯彻大会精神 高水平推进分管领域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董保同 这次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入分析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深刻阐述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重大关系,系统部署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新阐释、新发展,为我们奋进新征程、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结合分管领域工作谈几点意见。 第一,切实强化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一要突出思想引领。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深刻认识和把握做好核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以核安全高水平监管促进核行业高质量发展。二要夯实工作基础。压实核设施营运单位的主体责任,确保营运单位核安全保障体系有效运行,建立完善核安全形势分析制度、经验反馈制度、核安全报告制度、核安全监管对话制度,督促核设施营运单位提高保障核安全的能力。三要把握工作规律。针对首堆、新堆加强监管,开展专题研讨,强化定量、趋势、比较分析,提升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关键性、基础性科技研发、试验验证和数据积累,推动建立国家核安全科研专项。四要强化人才支撑。健全人员培训体系,加强知识传承、交流培训和激励约束,推动建立依据核事业发展动态调整监管力量配备的机制,打造专业素质过硬、管理能力突出、具备国际视野、堪当时代大任的核与辐射安全监管队伍。 第二,切实履行生态保护修复统一监管职责。一是不断加大重要生态空间保护监督力度。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为重点,深入开展“绿盾”强化监督行动,不断提升精准识别和处理处置问题能力。二是持续强化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健全荒漠化防治等生态监督机制,开展重大工程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防止生态保护修复中的形式主义,推动提升工程实施生态效益。三是强化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引领。构建点面结合、多层级、多区域的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格局,强化动态监管,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四是持续提升生态保护修复监管能力。加强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建设,深入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加快生态质量监督监测体系建设,提升生态保护修复监管能力水平。 第三,切实提升生态环境监测水平。一是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更大力度推动出台《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履责、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监测格局,全面提升国家、区域流域海域和地方监测能力。二是不断健全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提升地面监测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强化卫星遥感、航空遥感能力建设,建立主动发现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的遥感监测业务体系,提升陆海统筹监测能力。三是坚决守住数据质量生命线。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强化社会化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管,压实排污单位自行监测责任,加强与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协同,以“零容忍”态度严惩监测弄虚作假。 学习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 扎实推动工作迈上新台阶 生态环境部核安全总工程师、办公厅主任 田为勇 我自觉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强大动力。 一是在研究宣传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上取得新成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进一步创新、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要按照中央部署安排,在出版发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基础上,有序推进重要理论读物、教材编写出版,精心谋划举办研讨会,持续推动这一重要思想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系统化构建、大众化传播、故事化外宣。 二是在推动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上展现新担当。强化政治担当,切实提高发文开会、督查检查考核等政治把关能力。提升政治能力,全面提高办公厅“三服务”工作能力水平,更好发挥统筹协调、参谋助手、督促检查、服务保障等作用。落实政治责任,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加强督查督办,推动大会精神落地见效。 三是在用心用情做好群众来信来访上实现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下气力解决老百姓“家门口”的噪声、油烟、恶臭等问题。要始终把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作为生态环境信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以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四是在推进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上达到新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要紧抓“十四五”生态环境优化工程建设机遇,全力推动生态环境管理信息系统整合协同、共享应用,建立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信息化决策支撑体系,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 五是在有效应对生态环境领域安全风险上体现新气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要推动构建与我国核事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核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法规标准、能力水平,确保核与辐射安全。大力推进生态环境领域需重点关注问题应对工作,做好涉环保项目“邻避”问题防范与化解,积极为美丽中国建设营造安全稳定环境。 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 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保卫战 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大气环境司司长 刘炳江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新时代新征程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新的重要里程碑,进一步统一了全党全国人民建设美丽中国的思想认识和实践行动,我们备受鼓舞,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对照“以更高标准打几个漂亮的标志性战役”要求,集中精力谋划“实策实招”,突出精准、科学、依法,将PM2.5污染治理作为大气污染防治的主攻方向,把治理重点放在VOCs和NOx减排上,以更多确定性的污染物减排量来抵消排放增量和气象条件的不确定性影响,努力完成年度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下一步,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加快推动出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在总结提炼“大气十条”、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的经验基础上,指导各地继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开展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等结构调整,加快补齐氮氧化物和VOCs治理减排短板,加强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加大对各地的帮扶指导,持续突破难点问题。 二是进一步深化治污减排。继续高质量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稳妥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推进大气污染简易低效治理设施排查整治以及水泥、焦化超低排放,持续推动锅炉炉窑综合治理、重点行业VOCs深度治理等工程。 三是进一步压实地方责任。聚焦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等大气污染防治主战场,组织相关省份开展秋冬季攻坚。深化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指导各地进一步完善应急减排清单,全力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