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部长 黄润秋
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今年7月,党中央时隔五年再次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必须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一、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进一步创新、丰富和发展,为新征程提供了根本遵循。
“四个重大转变”全面总结了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四个重大转变”源于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实践,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贯通、国内与国际相关联的视角,全面总结和系统展示了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是新时代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成果的高度凝练,充分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必须坚定信心决心,继续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五个重大关系”创造性丰富发展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五个重大关系”既是实践总结也是理论概括,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充满着精辟的道理学理哲理,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智慧光芒,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新创造、新发展、新成果的集中体现,标志着我们党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必须牢牢把握其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六项重大任务”系统部署了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这是瞄准未来5年和到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安排,也是对党的二十大重大部署的深化实化。必须认真对标对表,在全面把握、狠抓落实上下功夫,推动美丽中国建设一步步变为现实。
“一项重大要求”强调了坚持和加强党对美丽中国建设的全面领导。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深刻阐明了党的领导的极端重要性。新时代的伟大实践证明,党的领导是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应对一切风险挑战、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根本所在。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切实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二、深刻把握新形势新挑战,切实增强美丽中国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必须深刻把握新形势,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在建设美丽中国新征程上不断展现新作为。
从绿色高质量发展看。十年来,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超过6%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4%,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可再生能源装机历史性超过煤电装机容量,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都稳居世界第一。但是当前我国绿色发展水平整体还不够高、基础还比较薄弱,产业结构高耗能、高碳排放特征依然明显,盲目上马“两高一低”项目的现象仍然存在。必须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从污染防治攻坚看。十年来,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历史性下降到29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6.5%,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全国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7.9%,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但是生态环境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尚未到来,大气仍未摆脱“气象影响型”,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统筹治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必须正确处理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从生态保护修复看。十年来,我国累计造林10.2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4.02%,人工造林占全球的四分之一。实施44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超过30%,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稳中有升。但是我国生态本底脆弱,生态系统质量总体水平仍较低,“填湿地、造水景、插棍子”等生态修复中的形式主义问题仍时有发生。必须正确处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
从制度法治看。十年来,我国制修订30余部相关法律法规,形成“1+N+4”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体系。较真碰硬开展两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成为推动地方党委和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硬招实招。但是调研发现,有的地方生态环境监管流于表面、监管不到位,有的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存在不正常运行污染治理设施、超标排放、监测数据造假等问题。必须正确处理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激发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
从全球环境治理看。十年来,我国推动《巴黎协定》达成生效实施,作出碳达峰碳中和庄严承诺。作为主席国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推动达成“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全球
环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但是当前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政治化趋势增强,部分西方国家打气候牌、出台碳关税等政策,向发展中国家转嫁减排责任。必须正确处理“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立足实际国情,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争取战略主动和于我有利的国际环境。
三、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蓝图已绘就,关键在落实。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根本遵循,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大会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努力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
一是加强美丽中国建设顶层设计。推动出台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文件,建立健全美丽中国建设的实施体系、落实机制,加强调度推进和跟踪评估。深入谋划和开展美丽中国建设成效考核,做好与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有序衔接。
二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出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计划,推动污染防治在重点区域、重要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以更高标准打几个漂亮的标志性战役。
三是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出台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制定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实施方案,修订《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落实《关于进一步优化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完善环评管理服务制度体系。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
四是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加强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常态化监管。推动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加快出台实施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
五是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建立常态化管控生态环境风险长效机制。加强“一废一库一品一重”等重点领域环境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推动危险废物“1+6+20”重大工程建设和尾矿库分类分级环境监管,实现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和信息化追溯。严格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确保万无一失。
六是加快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相关法律法规制修订,深化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发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利剑作用,适时启动第三轮督察。深化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确保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研究制定美丽中国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