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我在大山测碳汇
发布时间:2024-08-21
浏览次数:95

8月14日,黄冈英山县温泉镇宋家坳,成片的枫香高大挺拔。一个小个子、戴着黑框眼镜的女孩,正拿着卷尺测量一棵棵枫香的胸径(直径)。

一棵树、一株草,究竟能吸收并储存多少二氧化碳(即碳汇)?这些森林碳汇能不能像股票、证券一样拿到市场去交易?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一个全新的职业——碳汇开发工程师应运而生。

当天,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跟随“95后”碳汇开发工程师王璐前往大山测碳汇。

下乡上山“打样地”

早上8时半,山间气温已经达到30℃。“植物多,蚊虫也多。”进入林地前,王璐嘱咐记者涂上防叮咬药物。

王璐,湖北宏泰集团旗下中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碳资管”)的一名碳汇开发工程师。她此行是为了测量这片山林样地的碳汇能力,即树木的储碳能力。

“这项工作,俗称‘打样地、做标记’。”王璐说,之所以要“打样地”,是因为森林太大,全部摸排一遍不现实,而且森林成分复杂,无法通过单一方法概括。通过“打样地”,逐一测量样地中每棵树的储碳能力,通过分析和计算,就能测算出整片山林未来5年或10年的储碳能力了。

一块样地,大约400平方米,但活却不少。“打样地”前,首先要找到样地的中心点,以点为中心,向东南西北方向各走一段,再把这块地的范围标记出来。

不过,总是会有意外。眼前,一块遭流水长期侵蚀的塌陷区域内,几棵枫香歪七扭八地倒下,其中就包括王璐之前踏勘标记的中心点。无奈之下,她只能和同伴重新寻找中心点。

沿着山路前行,她和同伴一边走一边观察周围枫香的高度、叶子,爬坡时碰巧抓住一块朽木,扑通一声,摔得人仰马翻。“我没事!”拍拍裤子上的黄泥,她迅速爬起来。

10分钟后,依靠定位系统,他们终于找到了新的中心点。接着王璐掏出一把卷尺,开始测量中心点附近的枫香,沿着地面以上拉到树干1.3米处,再围绕树干一周,测出周长为56.3厘米。根据测算,这棵树预计体内已储存了305吨二氧化碳,随着年龄增长,预计未来5年将吸收储存57.16吨二氧化碳。

期待青山变金山

钻山头、测碳汇,这对女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个轻松活。

在大山测碳汇,遇到虫、遇到蛇,在山里迷路是常有的事。王璐笑称自己像一名“女汉子”,湖北英山县、山东利津县等地的大山深处,都留下过她的足迹。

当天,王璐还叫上了她的小伙伴——专门负责碳汇项目监测的双碳工程师刘丹丹。上午10时,重新确定样地中心点后,她们开始用测钎固定样地的四个角,再用绳子围成一个正方形。

“样地里的每一棵树都要测量。”刘丹丹说,由于森林的生态复杂性和动态变化性,林业碳汇开发还面临测量难、监测难,且大部分都只能靠人工。未来,她们将引入遥感、激光雷达等新技术,对英山县的林业碳汇进行动态监测。

临近中午,她们已经测量了一半的样地,一行人早已汗流浃背。“你觉得碳汇开发工程师是份好职业吗?”记者问王璐。

擦掉脸上的汗水,她说:“确实很辛苦,但我却很自豪。”在她看来,林业碳汇等自愿减排手段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如果能帮助当地实现生态价值转换,将林业资源变成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她很期待。

今年初,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CCER市场)启动,作为自愿减排项目的林业碳汇迎来巨大发展机遇,涉及的评估、减排、交易,都需要碳汇专业技能人员来参与完成。如今,越来越多像王璐、刘丹丹一样的年轻人,正在加入这些绿色新职业。

来源:湖北日报